七月流金,青春似火。为为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逐光筑梦”实践团一行七人怀揣着对基层的热忱与探索的初心,于7.8日奔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九峰镇,开启了一场以“共话资助实践 共促青春成长”为主题的实践之旅。
(图为“逐光筑梦”实践团成员与九峰镇党委副书记王波、团委书记刘博文见面交流会 肖婧供图)
踏暑访千家——政策入心田,枝叶总关情。
在何家寨村的走访实践中,实践团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成片的猕猴桃园与新建的电商中心展现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而新旧交融的民居则诉说着乡村的时代变迁。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挨家走访,既感受到留守老人孩童对政策的渴求,也看到比亚迪工厂带来的新机遇,更深刻体会到青年学子在连接国家政策与乡村需求中的桥梁作用。何家寨的炊烟与暮色中,实践团不仅读懂了产业兴旺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更坚定了将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宣传政策 阮祺彬供图)
童梦织光时——折纸载理想,春风育新苗。
在何家寨村,实践团与村里的孩子们展开了一场温暖的心灵对话。图书室里,志愿者们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将复杂的数学题化作生动故事;手工活动中,橡皮泥和彩纸变成了承载梦想的载体,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畅想着成为医生、警察、宇航员的未来。透过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实践团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这些怀揣理想的少年,终将成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生力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更让大学生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教育扶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辅导孩子 阮祺彬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同孩子们做手工 阮祺彬供图)
沃野绘新图——产居双蝶变,学思践振兴。
在何家寨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中,"逐光筑梦"实践团见证了新时代农村的华丽蜕变:鳞次栉比的新民居取代了老旧房屋,特色农家乐与配套公寓激活了乡村业态,比亚迪工厂的落户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梁书记"以村民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的承诺正在变为现实——从人居环境改善到产业转型升级,从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面貌改变,这个传统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实践团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需要政策引领和产业支撑,更离不开终身学习的精神和代代相传的奋斗,而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应当肩负的使命。带着这份感悟,队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同驻村书记梁书记行走交谈 杜依依供图)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大地是最厚的教材。青年的成长从不止于书本,更在于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服务人民。带着在基层收获的感悟与力量,把实践中汲取的智慧转化为奋进的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用青春之力回应乡村的期待,用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图为“逐光筑梦”实践团在何家寨村村委会合照)
在整个实践过程,“逐光筑梦”实践团的成员们深深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也看到了希望和机遇。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宏大叙事,更是每个乡村、每位农民的切身利益所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有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每个成员都期待将这次实践的成果转化为持续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篇章,共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实践虽已落幕,但乡村振兴的征程永远在路上。带着这份初心与梦想,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在寿宁县下党乡,47.6米跨度的百年鸾峰廊桥不再仅是历史建筑——它已成为串联茶旅、艺术与红色IP的产业枢纽。 红色IP活化打破传统展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长治堆锦博物馆,触摸丝绫里的非遗温度 为挖掘传统工艺价值,传承非遗文化基因,7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奔赴山西长治堆锦博物馆,沉浸式触摸堆锦技艺脉络,在丝绫裁剪与色彩堆叠间,聆听非
为探索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新农人回村工程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赴福建省寿宁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新农人回村工程”实施情况,学习青年创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寿宁模式”。
数智赋能革命老区,创新书写为民答卷 2025年7月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延安革命老区开展实践活动,先后走访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延安市应急指挥中心及枣园智慧派出所,实地探寻数智科技的前沿应用,以脚步丈量科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14日-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研学团”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前往军委三局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及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