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东风劲,产业升级正当时。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推动乡村产业向品牌化、集约化和绿色化转型,品牌化建设已成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在此背景下,特色产业包装作为连接田间与市场的“形象大使”,其品牌价值和传播功能日益凸显,成为激活市场活力、推动优质产品走出乡村的关键一环,也为乡村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7月13日,长安大学“青禾筑梦,阡陌研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商南县赵川镇店坊河村,与村党支部副书记魏国成展开交流。据介绍,该村现有常住人口1900余人,村小学在校学生数十名。多年来,依托“千万工程”政策支持,村内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高标准农田实现喷灌全覆盖,生活垃圾实行每日清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千亩瓜蒌、千亩绿茶、万亩板栗、十万头生猪、百万袋食用菌”的五大产业体系,已成为村庄发展的坚实根基。而这些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正亟待一套能彰显商业价值的“新衣”,为其走出大山、拓展销路提供助力。
店坊河村与长安大学建立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并连续多年开展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由该校学生设计的“店坊之翼”项目已成功落地村民广场,成为富有特色的休憩设施。村“两委”干部表示,期待实践队能以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为村庄发展注入新力量。实践队指导老师李凡表示,店坊河村特色产业根植于好山好水,绿色有机的特质是其最大竞争力,而包装则是传递这份价值的关键媒介,不仅是产品的保护壳,更是吸引消费者、讲好乡村故事、树立品牌形象的“名片”。
为此,实践队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产业特色与包装需求。在整合调研数据并结合建筑设计专业理念进行多轮研讨后,已初步完成针对五大特色产业的包装方案。
瓜蒌产品包装设计方案效果图(实践队员薛志鹏设计)
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方案效果图(实践队员王一博设计)
板栗产品包装设计方案效果图(实践队员王一博设计)
猪肉产品包装设计方案效果图(实践队员罗海丹设计)
食用菌产品包装设计方案效果图(实践队员薛志鹏设计)
从“店坊之翼”的空间改造到特色产业包装设计的细节打磨,长安大学建筑学院与店坊河村的合作,始终循着“专业赋能乡村”的脉络不断延伸。这场“量体裁衣”的实践行动,不仅是对“千万工程”中“产业兴旺”要求的具体落实,更彰显了青年学子用知识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当带着山林气息的包装走出大山,承载的不仅是优质产品,更是校村携手共绘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