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安大学实践队赴陕西商南店坊河村开展图书捐赠仪式等活动

长安大学“青禾筑梦,阡陌研行” 2025-07-16 浏览: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教育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让乡村儿童享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积极响应“教育扶智”的战略要求,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根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7月15日,长安大学“青禾筑梦,阡陌研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商南县店坊河村党员活动室举行“心手相连·关爱相伴”图书捐赠仪式暨校园文化宣讲活动。店坊河村党支部书记党金耀、驻村第一书记李根、村党支部副书记魏国成,实践队全体成员以及店坊河村25名学生共同参加,活动由实践队指导老师李凡主持

1.jpg

捐赠仪式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共捐赠图书400余册,涵盖科普读物、儿童文学、历史故事、美术启蒙等多个类别,文具用品100余套以及体育器材20余件,内容丰富、种类齐全,贴近乡村儿童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当这些承载着爱心的物资送至孩子们手中时,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与喜悦,成为活动现场最动人的画面。这批物资将帮助孩子们在课余时光中丰富自我、了解更广阔的世界,真正实现“让每一本好书都找到读者,让每颗童心都遇见星光”。

2.jpg3.jpg

孩子们领取捐赠物资

党书记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持续推进,村里的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孩子们对更多课外读物的需求日益增长。此次捐赠不仅是对物质上的支持,更体现了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对乡村教育的关怀。他勉励孩子们少年强则乡村强,希望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紧密结合,长大后用所学本领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实践队指导老师李凡表示,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书籍是打开世界的钥匙,建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也将持续支持乡村教育,助力店坊河儿童的健康成长。

4.jpg

村党支部书记党金耀发言

实践队以“传承校园文化,点亮成长之路”为主题开展宣讲活动,以激励乡村学子勤奋笃学、刻苦努力,强调“心手相连,关爱相伴”的理念,通过宣传长大精神,引导学生继续努力,将个人目标与长远理想紧密结合,坚定奋斗信心。眼神交汇间,奋斗的火苗在孩子们眼中悄悄点燃,坚定的信念在心底慢慢扎根。

5.jpg

孩子观看长安大学宣传片

日光撒过头顶,为活动室镀上温暖的光晕,这场活动不仅是实践队初心的鲜活注脚,更映照着长大青年的赤诚担当。未来,建筑学院将持续架起帮扶的桥梁,让支教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更多希望,让改善的设施为校园增添更多亮色,让这份跨越山海的关爱,在商南的沃土上绽放出永不凋零的花。

6.jpg

活动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薛志鹏 赵家正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生态调研:解码强降雨下径流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生态调研:解码强降雨下径流规

为深入研究强降雨下黄土沟坡地表径流和根土层壤中流对不同草被盖度的响应,助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赴杨凌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专业实践队“于2025年7月18日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此次三下乡实践之旅以 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

高扬红色旋律 谱绘乡村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

高扬红色旋律 谱绘乡村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要事。 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以新媒体弘扬红色精神,以短视频助力红色文旅,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构建乡村全面振兴格局,2025年8月3日至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践队赴

“葡” 写新篇助振兴,GIS赋能绘蓝图 —— 西农资环学

“葡” 写新篇助振兴,GIS赋能绘蓝图 —— 西农资环学

为深入探索遥感和GIS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7 月 30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杨凌新集村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团前往新集村,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葡萄产业智慧化发展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 1队

才智播种乡村梦,教育先行育国基丨听见来自群山的回响

才智播种乡村梦,教育先行育国基丨听见来自群山的回响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青春赋能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青春赋能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