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初心使命,诉说奋斗初心。为了深刻响应“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促进事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要进一步讲好他们的故事,引导全社会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的重要指示,一场以“探寻劳模精神,汲取奋斗力量”的主题活动,7月20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劳模精神探寻实践团赴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以“踏访红色印记,感悟红色精神”“沉浸历史情境,体悟奋斗精神”“歌声唱响心向党,凝聚奋进新力量”“微课有新意,青年有担当”四个主题展开。
踏访红色印记,感悟红色精神
活动首站深入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在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与生动的历史影像前驻足凝视,系统回顾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与辉煌成就。随后,参与者走进劳模精神主题展馆,近距离学习不同历史时期延安涌现出的劳动模范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讲述,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与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模风范具象呈现,革命传统与劳模精神在此刻交汇融合,激荡心灵。
图为实践团参观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并听讲解,王锦伟供图
沉浸历史情境,体悟奋斗精神
为深化体验,参与者走入特定劳模故事宣讲区。在劳模故事前接听电话,感受劳模的事迹,展开与历史的对话;一半是历史,一半是劳模的故事,体会他们的奋斗精神。这种角色代入式的体验,让参与者深刻理解了艰苦奋斗精神以及每位劳模背后的故事。
图为实践团体验电话聆听劳模故事讲解,王锦伟供图
歌声唱响心向党,凝聚奋进新力量
在革命旧址前,激昂的旋律响彻云霄。参与者齐声高唱《劳动模范》等经典革命歌曲,歌声铿锵有力,饱含深情。熟悉的旋律不仅是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延安精神时代价值的集体礼赞与传承决心的有力宣示,汇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精神动力。
图为实践团一起合唱《劳动模范》,王锦伟供图
微课有新意,青年有担当
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一堂生动的“微团课”指导老师就地开讲。宣讲紧扣延安精神历久弥新的核心要义与劳模精神的实践伟力,结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进行深入阐释。强调必须将延安精神这笔宝贵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青年一代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挺膺担当,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图为指导宣讲“微团课”,王锦伟供图
此次劳模展示馆参观之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通过实地参观、沉浸体验、情感共鸣与理论升华,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与传承。活动有力昭示:伟大的劳模精神永不过时,劳模的奋斗旗帜永不褪色。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这股源自革命圣地的精神力量,必将持续激励广大奋斗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勇毅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不竭的青春力量。
为深入研究强降雨下黄土沟坡地表径流和根土层壤中流对不同草被盖度的响应,助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赴杨凌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专业实践队“于2025年7月18日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此次三下乡实践之旅以 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要事。 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以新媒体弘扬红色精神,以短视频助力红色文旅,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构建乡村全面振兴格局,2025年8月3日至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践队赴
为深入探索遥感和GIS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7 月 30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杨凌新集村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团前往新集村,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葡萄产业智慧化发展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 1队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