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和立德树人全过程,充分发挥延安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根据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安排,7月11日至13日,我校劳模精神探寻实践团赴圣地延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以“寻初心、强信念、悟真知”为核心,通过实地参观、专题学习、沉浸式体验等多元形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引导青年学子在革命圣地汲取革命智慧、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南泥湾:触摸“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密码
师生们走进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劳模展馆,在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故事中,探寻不同时期劳模的奋斗足迹,深挖其中蕴含的奉献精神与创新理念;走进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在锈迹斑斑的镢头、补丁摞补丁的军装、战士开荒写的日记里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在庄严肃穆的党徽广场,师生们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入党初心,齐唱红歌《南泥湾》,用嘹亮的歌声抒发对党的赤诚感恩。
延安革命纪念馆:回望峥嵘岁月中的辉煌史诗
馆内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文物、一段段承载历史记忆的影像,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艰苦卓绝与辉煌历程——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艰难困苦走向胜利的非凡足迹,也镌刻下延安岁月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续写的辉煌史诗,更铭记着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铸就的光辉篇章。
枣园革命旧址:感悟“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源
在枣园繁茂的园林间,师生们追寻红色记忆;在老一辈革命家曾居住的简陋窑洞前,感悟革命初心的纯粹与坚定。在枣园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前,教师深情讲述“枣园灯光照人心”的故事,让大家深刻领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时的历史语境与精神内核,体会这份初心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
杨家岭革命旧址:传承不朽革命精神的时代火种
走进杨家岭,师生们参观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工作生活过的窑洞院落,在简朴的陈设中,身临其境感悟他们在清贫物质条件下铸就的精神丰碑。站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前,仿佛能听见当年中共七大代表们为民族未来热烈讨论的声音,深刻体会这场会议在党的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让不朽的革命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赴延安主题教育活动,将革命历史现场转化为沉浸式思政课堂,使师生们深度体悟了劳模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核,筑牢了理想信念根基,努力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报国本领的新时代青年,让红色基因在新征程中薪火相传。
青春筑梦播薪火 支教赋能绘振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2025年7月15日至31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开展为
“ E心一意”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编程伴童行,AI普新知,反诈护社区。 为了推动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7月7日至7月22日,西安航空学院“E心一意”志愿服务队前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延光社区,开展了“七彩假期”
韶光筑梦结硕果 艺彩绽芳启新程。七月流火,夏木成荫。2025年7月31日上午9时,洛川县冯家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内掌声雷动、 笑语盈盈。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与村里孩子们联袂呈现的文艺汇演在此温情启幕。十五天的教与学,在歌声
教育为翼,可载乡土少年越山向海。2025年暑期,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深耕永乡镇冯家村,以15天的浸润式教学,将传统文化的根脉、科技创新的活力、乡土情感的温度熔铸为系列特色课程。从笔墨间的文化传承到指尖上的科技创想,从
躬耕沃野淬初心,情系桑梓砺担当。 为响应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将青春热忱融入乡土实践,2025年7月27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冯家村。从庭院里的孝亲暖意,到果林间的历史回响,再到田垄上的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