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秦工薪火”实践团走进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开展以“传承红色工业基因,弘扬梦桃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互动体验与思想交流,团员们在追溯工业历史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工业文化的厚重底蕴,进一步坚定了将梦桃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与人生道路的决心。
在博物馆内,实践团跟随讲解员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回溯之旅。通过对展厅中珍贵实物与档案的讲解,学生们了解到咸阳纺织工业从建国初期的艰难起步,到后期形成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在了解以赵梦桃为代表的一批纺织工人的奋斗事迹时,大家深受感动。在那段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赵梦桃带领工作小组以“高标准、严要求、工作实、抢困难”的态度完成任务,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追求,展现了将“小事做到极致”的敬业精神。
实践团成员围绕“传承红色工业基因,弘扬梦桃精神”主题,进行了生动的微党课宣讲。他们以丰富的史料与情感讲述,展现了赵梦桃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奉献,引发全体成员对“奋斗与奉献”精神的深刻思考。随后,实践团成员还就相关主题采访了博物馆讲解员。讲解员结合自身讲解工作的体会,分享了赵梦桃小组在日常工作中践行精神的真实片段,并表示“新时代要将‘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落实到每一天,才能让精神薪火代代相传”。这番回答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了梦桃精神在当下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
活动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展厅,进一步坚定了大家的初心与使命感。在随后的横幅签名环节,同学们在印有“梦桃精神似灯塔,我传承,我践行,做最美奋斗者!”的横幅上郑重落笔,表达了将奋斗内化于心、践之于行的青春承诺。
除了历史与精神层面的沉浸体验,实践团还参与了博物馆组织的文创活动。通过制作非遗漆扇,同学们在创作中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也感受到工业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每一把漆扇,不仅是本次活动的纪念品,更承载着青年学子对传统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的理解与敬意。
此次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之行,是一次对工业历史的深入对话,也是一场触及心灵的精神洗礼。实践团成员一致表示,梦桃精神所体现的职业操守与人文情怀,是新时代青年成长道路上的灯塔。作为工科学子,将自觉把这份精神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内在动力,在科技报国与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
为深入研究强降雨下黄土沟坡地表径流和根土层壤中流对不同草被盖度的响应,助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赴杨凌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专业实践队“于2025年7月18日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此次三下乡实践之旅以 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要事。 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以新媒体弘扬红色精神,以短视频助力红色文旅,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构建乡村全面振兴格局,2025年8月3日至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践队赴
为深入探索遥感和GIS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7 月 30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杨凌新集村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团前往新集村,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葡萄产业智慧化发展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 1队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