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晴空万里,阳光洒满豫西大地。河南省宜阳县樊村镇初级中学的校园里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一场由长安大学赴河南宜阳“助力乡村教育·呵护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队志愿者主讲的乡村青年团课在这里温情开讲。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们带着知识与热情,为当地乡村青年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团课,同步开展的趣味互动游戏与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让乡村青年在轻松氛围中汲取成长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清晨的樊村镇初级中学,操场上彩旗飘扬,教室里桌椅整齐。樊村镇初级中学炊校长早早来到学校,与大学生志愿者们亲切交流,详细了解活动筹备情况。他表示,乡村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引领与成长关怀,是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学生志愿者带着新思想、新视野回到家乡,用同龄人听得懂、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团课,既能让乡村青年感受组织的温暖,也能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炊校长的话语中满是期待。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为乡村青年讲授团课。杨硕飞供图。
下午6时,团课正式开始。大学生志愿者以“青春绽放,时代有我”为主题,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共青团的使命与担当。他们讲述了革命年代青年投身救国运动的热血故事,也分享了当代青年扎根乡村、带领乡亲致富的典型案例——从“新农人”用直播带货打开农产品销路,到大学生返乡创办合作社带动村民就业,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让在场的乡村青年深受触动。志愿者还通过视频短片展示了宜阳县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从泥泞小路到硬化公路,从土坯房到新民居,从单一农业到乡村旅游兴起,直观的对比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家乡的进步,更深刻理解了“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的意义。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与青年一起进行趣味游戏。杨硕飞供图。
团课结束后,趣味互动游戏环节随即展开。大学生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数字炸弹”“反向指令”等团队游戏,将党史知识、团务知识融入竞赛中,让乡村青年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学习成果。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与青年一起进行趣味游戏。杨硕飞供图 。
“数字炸弹”游戏中,志愿者随机设定一个数字,参与者轮流猜数,范围不断缩小,最终“踩雷”的人需回答一道团史知识题。随着数字区间逐渐收紧,现场气氛愈发紧张,答对题目时的欢呼与“踩雷”后的懊恼交织,让知识记忆变得鲜活有趣。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与青年一起进行趣味游戏。杨硕飞供图 。
“反向指令”则考验着大家的反应速度——志愿者喊出“向左转”,参与者需立刻向右转,看似简单的规则却频频让人“失误”,也让大家在快速判断中学会专注与冷静。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与青年一起进行趣味游戏。杨硕飞供图 。
“真心话大冒险”环节里,乡村青年们在轻松氛围中敞开心扉,有人分享了“最想为家乡做的一件事”,有人讲述了“成长中最感谢的人”,朴实的话语中流露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与青年一起进行趣味游戏。杨硕飞供图 。
而“谁是卧底”游戏中,参与者通过描述“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等关键词,在隐藏“卧底”的情况下推理判断,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青年身份与责任的理解,更锻炼了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来自樊村镇的青年王磊说:“这些游戏平时只在手机上见过,今天和大家一起玩,既开心又学到了东西,感觉自己和身边的伙伴更亲近了。”
活动临近尾声,大学生志愿者与乡村青年共同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铿锵有力的誓言在校园上空回荡,既是青春的承诺,更是奋斗的号角。大家纷纷表示,这堂团课形式新颖、内容充实,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此次活动的开展,是高校与乡村联动服务青年成长的一次有益探索。大学生志愿者将理论宣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用青春力量激活乡村青年的内生动力,既弥补了乡村青年思想引领资源的不足,也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搭建了实践平台。从思想引领到心理关怀,从知识传递到情感联结,活动以多元形式为乡村青年“赋能”,让他们在感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乡村发展中的角色与价值。
夕阳西下,活动圆满落幕。樊村镇初级中学的校园恢复了宁静,但留在乡村青年心中的触动与思考才刚刚开始。正如炊校长在总结时所说:“一次团课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播下的理想种子终会生根发芽。希望乡村青年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青春梦想融入家乡建设,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青春的力量在乡村大地涌动,理想的光芒照亮前行之路。这场在夏日里开展的乡村青年团课,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次成长的邀约——让乡村青年与时代同频,与家乡共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为深入研究强降雨下黄土沟坡地表径流和根土层壤中流对不同草被盖度的响应,助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赴杨凌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专业实践队“于2025年7月18日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此次三下乡实践之旅以 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要事。 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以新媒体弘扬红色精神,以短视频助力红色文旅,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构建乡村全面振兴格局,2025年8月3日至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践队赴
为深入探索遥感和GIS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7 月 30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杨凌新集村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团前往新集村,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葡萄产业智慧化发展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 1队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