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大学子三下乡:非遗赋新生,羌绣映匠心

长安大学 2025-07-17 浏览:

428a9fcf064028f5c1d48f37f49622ac.jpg

图为封面图

为深入探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长安大学赴陕西汉中宁强“非遗探秘·羌韵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汉中市宁强县开展调研活动。7月16日,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与非遗传承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羌绣这一古老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3.png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了解羌绣的现实发展

在宁强县羌博园的展览区,实践团成员们被琳琅满目的羌绣作品所吸引。从精美的服饰、头饰到实用的家居装饰品,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羌绣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人的讲解下,成员们了解到羌绣以其独特的针法、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图案,被誉为“指尖上的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正为这一古老技艺注入新的活力。工坊内,先进的绣花机正按照预设的程序,精准地复刻着传统羌绣的图案。机器的高效运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羌绣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可能。image.png

图为绣品的机械化生产

“虽然机器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但羌绣的核心仍然是人的创造力和情感投入。”羌绣传承人向实践团成员们强调。机器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细腻情感和独特创意,每一件羌绣作品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从设计图案到输入针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匠人的精心策划和细致操作。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还了解到,为了推动羌绣的现代化转型,当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同时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羌绣的表现形式,还拓展了其市场空间,为羌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羌绣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现状,还激发了他们为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贡献力量的热情。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乡村振兴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行奕祯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生态调研:解码强降雨下径流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生态调研:解码强降雨下径流规

为深入研究强降雨下黄土沟坡地表径流和根土层壤中流对不同草被盖度的响应,助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赴杨凌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专业实践队“于2025年7月18日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此次三下乡实践之旅以 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

高扬红色旋律 谱绘乡村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

高扬红色旋律 谱绘乡村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要事。 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以新媒体弘扬红色精神,以短视频助力红色文旅,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构建乡村全面振兴格局,2025年8月3日至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践队赴

“葡” 写新篇助振兴,GIS赋能绘蓝图 —— 西农资环学

“葡” 写新篇助振兴,GIS赋能绘蓝图 —— 西农资环学

为深入探索遥感和GIS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7 月 30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杨凌新集村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团前往新集村,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葡萄产业智慧化发展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 1队

才智播种乡村梦,教育先行育国基丨听见来自群山的回响

才智播种乡村梦,教育先行育国基丨听见来自群山的回响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青春赋能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青春赋能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