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红土地上的青春足迹 —— 长安大学实践队赴南昌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
为深切缅怀抗战英烈、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厚植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时代使命感。2025年7 月 15 日,长安大学 “红色赣鄱行,寻迹悟初心” 暑假社会实践队先后走进南昌八一纪念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在沉浸式探寻中解码红色基因,让初心使命在青春坐标中愈发清晰。
南昌八一纪念馆:触摸起义烽火,感悟八一精神
实践队步入纪念馆,首先被雕塑家陈允贤的《一代英豪》群雕吸引 —— 五位起义领导人高举火炬的雄姿,瞬间将队员们带入历史的洪流。王俊杰老师从创作背景与艺术手法切入,为队员们展开生动讲解。随后,队员们循着“危难中奋起”“伟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征下广东”等展区,在丰富的图文史料、珍贵文物与场景复原中,系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危急关头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在多媒体展厅,队员们通过触摸屏互动,模拟起义当夜的作战部署过程。这一系列参观体验,使队员们系统了解了八一南昌起义从酝酿决策、周密部署到成功发动并最终保留革命火种的全过程,深刻体悟“石破天惊第一枪”所蕴含的敢为人先、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百折不挠的伟大革命精神。
馆内陈列的起义武器、作战地图及先烈书信日记等,展现了那段英勇抗争的岁月,这场参观让大家系统掌握了八一南昌起义从酝酿到保留火种的全过程,对 “石破天惊第一枪” 背后敢为人先的勇气、听党指挥的信念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探寻抗战足迹,致敬中流砥柱
这座外观朴素的砖木小楼,是抗战时期东南地区的隐秘指挥中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维护民族大义的光辉历史。这里曾是组织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重要据点,肩负着恢复发展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重任。
踏入旧址,1937 年建成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完好保留着项英、曾山等革命前辈的工作遗迹。院落中,一组定格 1938 年 2 月 26 日南昌 8000 人抗战歌咏大游行的群雕映入眼帘,激昂的历史场景仿佛穿透时空;院中老井旁,建筑砖面阴刻的 “WAY” 与 “兴和” 字样,见证着建材漂洋过海的往事。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依次参观办公室、会议室等复原场景,仔细研读历史文献与图文展板,从泛黄的电文手稿、磨损的办公用具中,直观感受到战争年代隐蔽战线的紧张氛围与共产党人的绝对忠诚。作为组织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核心据点,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党在白色恐怖中恢复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艰辛历程。
这些场景与文献,展现出战争年代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和共产党人的绝对忠诚,也让实践团队成员从组织红军游击队改编、壮大党的力量、领导民众开展抗日救亡等历史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中流砥柱作用及革命事业的艰难与伟大。
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展卷铭烽火,老旗扬初心
循着“红旗源”“红旗谱”“红旗颂”“红旗扬”四大主题脉络,实践队走进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一楼陈列的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刊物、土枪、钢盔、手摇电话等实物,无声讲述着革命征程;二楼展示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家属光荣证、晋绥边区土地证、马灯、留声机等票证器物,则生动勾勒出烽火岁月里的生活图景与精神风貌。
实践队师生仔细观看每一件革命文物,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展陈,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实践队深入了解历史,汲取奋进力量,深刻体悟“信仰如山、初心如磐”的红色精神。
从八一枪声的震彻寰宇到隐蔽战线的无声较量,从革命火种的星火燎原到民众力量的磅礴汇聚,实践队员们在英雄城的实地研学中,梳理出清晰的历史脉络,对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有了具象而深刻的体认。实践队将继续深入走访南昌的红色遗址遗迹,进一步挖掘其丰厚的历史底蕴,让红色基因在青春的实践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为深入研究强降雨下黄土沟坡地表径流和根土层壤中流对不同草被盖度的响应,助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赴杨凌水土保持野外试验站专业实践队“于2025年7月18日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此次三下乡实践之旅以 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要事。 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以新媒体弘扬红色精神,以短视频助力红色文旅,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构建乡村全面振兴格局,2025年8月3日至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公英实践队赴
为深入探索遥感和GIS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7 月 30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杨凌新集村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团前往新集村,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葡萄产业智慧化发展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 1队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