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前往烟台开埠陈列馆开展实践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07-17 浏览:

追溯开埠风云:“胶东红途,薪火相传” 调研队探访烟台开埠陈列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少年从城市发展脉络中汲取奋进力量,6 月 29 日,“胶东红途,薪火相传” 调研队在队长王子豪带领下,前往烟台开埠陈列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吕伟、张宇彬、朱炜民一同走进这座承载着烟台近代记忆的场馆,在百年历史遗存中解码城市发展的基因密码。

NR8AVjViQ1FBNE9URXhORGt5TkRFZGRtSm84QjdaRFEhIQUAcXVuZ3o!.jpeg

图为调研队成员参观烟台开埠陈列馆


邂逅登莱青道衙门鼓


陈列馆展柜中,这面历经岁月侵蚀的陶制鼓身,呈现出独特的 “U” 型轮廓。鼓身上,“山东登莱青道衙门鼓 晋泰号造” 字样清晰可辨,虽有破损,却难掩历史韵味。调研队队长王子豪与队员吕伟、张宇彬、朱炜民围站展品前,在讲解员引导下,开启历史解码之旅。


“登莱青道是清代山东省级行政区划,统辖登州、莱州、青州三府,这面鼓是道台衙门用于敲击集众的器具,见证着当年政务运作的场景。” 随着讲解,队员们目光聚焦鼓身,想象着百年前,鼓声回荡在衙门,传递政令、召集民众的画面。吕伟感慨:“一件小小的器具,串联起清代地方治理的片段,先辈们的行政智慧与历史风貌,就这样被留存下来。”


张宇彬仔细端详鼓身的文字与纹饰,“‘晋泰号造’ 标注着制作商号,侧面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分工与商业生态,这不仅是政务用具,更是社会经济的微观缩影。” 朱炜民则关注到鼓的材质与工艺,“陶制鼓身虽简朴,却坚固耐用,体现古人的实用智慧,每一道纹路、每一个字迹,都是历史的‘活’证据。”

NR8AVjViQ1FBNE9URXhORGt5TkRIaWRXSm8qZUM0RGchIQUAcXVuZ3o!.jpeg

图为登莱青道衙门鼓

解码福山县地理图


踏入陈列馆,这幅依据《福山县志》绘制的地理图,瞬间抓住众人目光。图中,山川、城池、庙宇、关隘等元素错落分布,清晰勾勒出明清时期福山县的地理格局。调研队队长王子豪带领吕伟、张宇彬、朱炜民等队员,围站图前,在讲解员解说下,探寻历史脉络。


“明朝初年,沿海倭患频发,福山县因地处胶东半岛要冲,成为海防关键节点,卫、所、墩台等军事设施星罗棋布。” 随着讲解,队员们目光聚焦图中沿海区域,那些标注的军事机构,诉说着古人为御敌保疆付出的努力。吕伟感慨:“先辈们在这片土地戍边御寇,山海间的坚守,是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


图中,福山县城池居于中心,规整的建筑布局,彰显当年县治的繁荣。庙宇、学宫等标识,见证着文化传承与社会秩序。张宇彬仔细端详,说道:“从地理图能看到,过去的城市规划与文化根基紧密相连,这些历史印记,是理解当下城市文化的根源。” 朱炜民则被图中山川河流的标注吸引,“山水格局塑造了福山县的发展,也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张图就像一部立体的历史档案。”


队长王子豪表示,这幅地理图是研究烟台地域历史的珍贵素材,它串联起海防历史、城市变迁与文化传承。通过此次观察学习,调研队对烟台历史底蕴有了更深认知,后续将继续挖掘这类历史资料,讲好胶东历史故事,让地域文化基因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

QQ图片20250717234225(6).jpeg

图为福山县地理图


百年口岸的精神回响


参观接近尾声时,队员朱炜民在《热闹的集市》前驻足。画面中,中外商船林立,码头工人肩扛货物的身影在蒸汽机车旁显得格外渺小。“从被迫开放到主动融入世界,烟台的故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他指着图中一处标注 “民族工商业区” 的区域说,“这里既有列强经济侵略的痕迹,也有民族资本抗争的印记,这种复杂的历史告诉我们:唯有自立自强,才能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队长王子豪在总结时表示:“烟台开埠的历史,既有屈辱与伤痛,也有探索与抗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历史教训,更要从先辈的奋斗中汲取力量。未来调研队将继续挖掘开埠历史中的红色基因,让这段跨越百年的记忆成为激励青年担当的精神养分。”


离开展馆时,队员们回望这座百年老建筑,烟台山的海浪声仿佛在诉说:历史从未远去,它始终在指引未来。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厘清了烟台的城市发展脉络,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化了对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的认知,为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注入了新的思考。

NR8AVjViQ1FBNE9URXhORGt5TkRFRWRtSm9wVUV2RGchIQUAcXVuZ3o!.jpeg

图为朱炜民在参观《热闹的集市》



队长王子豪在总结时表示:“烟台开埠的历史,既有屈辱与伤痛,也有探索与抗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历史教训,更要从先辈的奋斗中汲取力量。未来调研队将继续挖掘开埠历史中的红色基因,让这段跨越百年的记忆成为激励青年担当的精神养分。”


离开展馆时,队员们回望这座百年老建筑,烟台山的海浪声仿佛在诉说:历史从未远去,它始终在指引未来。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厘清了烟台的城市发展脉络,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化了对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的认知,为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注入了新的思考。



责任编辑:王子豪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