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管学子暑期三下乡|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困境
2025年7月13日,公管养老三下乡-适老化研究团队走进西安市鄠邑区多个社区,开展老年人数字时代适应情况的实地调研。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社区角落,用耐心倾听老人心声,只为摸清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真实障碍,为破解“数字鸿沟”难题提供实证参考。
图一 实践团队在友谊路社区进行集体合照
清晨的阳光安静地洒在泰和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的玻璃门上,屋内桌椅整齐排列,仅有零星几位老人在休息。队员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仍使用老年机,对于智能手机较为陌生。当被问及是否使用过手机支付或线上挂号功能时,老人们纷纷摆手,“屏幕上字太小”、“点来点去怕弄错”的顾虑反复出现。
图二 实践队员与居民交流
逍遥路社区的氛围稍显热闹。社区广场上,有老人正拿着智能手机刷短视频,或是用微信与家人聊天。但深入交流后队员们发现,老人们的数字技能仅停留在基础功能的使用,对于线上挂号、社保认证等复杂的线上操作依旧感到困难。社区服务中心内,偶尔可见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下棋,智能健康监测仪、视频医务室等智能设备蒙着层薄灰。
调研中,队员们化身"数字辅导员",耐心指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从开机解锁到软件操作逐一演示。但老年人学习速度较慢,简单操作常需反复教学。其数字障碍不仅源于技术,更来自心理:有的担心支付安全问题,有的因多次学不会二维码而减少外出。社区工作人员坦言,虽想帮助老人,但受限于人力和时间,往往力不从心。
图三 实践队员与居民交流
人民路社区、惠丰社区和友谊路社区的情况大致相似:每个社区都设有老年人服务中心,但使用率不高;数字适老化智能设备成了闲置的“摆设”;简化版APP的推广卡在“没人教”的环节;老年人对于数字产品既有着融入的渴望,又因缺乏指导和适配的服务而望而却步。
图四 实践队员与居民交流
调研发现,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老年群体中划出了一道"数字鸿沟"。面对"二维码""验证码"等数字工具,老人们常因"怕出错、怕诈骗、怕被嫌"而却步。老年人适应数字时代,不仅要学习智能设备操作,更要克服心理障碍。
此次调研让我们深切体会到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通过更多帮助、耐心与陪伴,让老年群体也能共享数字时代的红利,不被飞速发展的科技浪潮遗忘。
编辑人:康玥颖
供稿人:逯雪梅、唐雪彤、余婷、卢麦嘉
日期:2025年7月16日
指导老师姓名及联系方式:刘妍珺老师18700870520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