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强化强农兴农使命,2025年7月10-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牛岭社区实践小队深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牛蹄岭社区,围绕“红+N”产业发展模式展开为期5天的深度调研与实践探索,为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的热土注入青春动能,助力牛蹄岭社区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五色”振兴新图景。
![]()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碑下合影
绿水青山是牛岭社区的天然禀赋,生态农业更是其永续发展的坚实底色与核心竞争力。牛蹄岭社区共享菜园是社区“红旅+生态”乡村振兴模式的又一重要实践,47 块菜田错落有致,队员们亲身体验农耕辛劳,结合专业知识,为生态农业发展出谋划策,并提出探索“共享菜园+认养农业+体验课程”的深度文旅融合模式,希望将这片绿色沃土打造成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示范窗口,成为“红+N”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
图为团队成员在共享菜园锄草
颗颗紫玉缀枝头,杨梅产业已成为牛岭社区最具辨识度的特色产业与富民引擎。 实践小队聚焦产业发展核心,深入杨梅种植园区进行调研,精准对接杨梅种植与产业发展需求。“这两年杨梅的规模产量上去了,但是销路少、附加值低又成了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产业园区的负责人对成员们说到。队员们结合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提出建立电商销售渠道,以及开发“红色牛岭”系列杨梅文创产品,延长产业链条,研发杨梅酒、杨梅酱等下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建议,力图让紫色杨梅产业成为牛蹄岭社区产业振兴的紫色新地标。
![]()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干部开展座谈会
金色,是牛岭社区板栗的饱满丰硕,是蜂蜜的澄澈流淌,更是产业融合孕育的无限希望与增收潜能。实践小队深入田间林下,聚焦这两项承载着“甜蜜”与“富足”愿景的特色产业,探寻其升级路径。在蜜蜂养殖调研中,队员们与养殖户交流,了解养殖模式与产品销售渠道,建议打造“红色+生态”蜂蜜品牌,利用红色文旅与生态农业的流量,推广牛岭蜂蜜,让金色的板栗与蜂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色名片”。
![]()
图为队员入户走访
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调研尾声,实践小队实地探访陕西省科协重点建设项目——汉滨区科技馆,馆内的蓝色风格象征着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与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科技馆自开馆以来,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吸引旅游客源提供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牛蹄岭社区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讲解员王玉婷为团队成员介绍到。近年来,牛蹄岭社区以汉滨区科技馆为例乡村公共文化体系为社区产业振兴注入新的灵魂。
![]()
图为团队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红源聚力,众业共兴”为使命,用脚步丈量热土,以专业解码模式,深入探索了牛蹄岭社区以红色精神为魂,绿色生态为基,紫色杨梅添韵,金色蜂栗增富,蓝色科技赋魂的“红+N”产业发展之路,生动绘就了乡村振兴的“五色画卷”。未来,团队成员将结合专业学习和自身优势,致力于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同时,牛岭社区的“五色花”,必将在红色引擎的驱动和多元产业的协同滋养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振兴华彩!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