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学院“链动安康·商贸筑梦”实践团近日深入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开展“专业助力乡村振兴”基层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共商发展良策,以专业学识赋能香山村产业发展,在秦巴山区绘就出青年学子服务基层的生动图景。
图为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座谈会 供图 邵佳祥
深度座谈:解码山村发展密码
在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座谈会上,村党支部书记马金柱向实践团成员全面剖析村庄发展现状。这个坐落在凤凰山麓深处的村落正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茶油种植、生态养殖为主的产业体系,集体经济年收入较五年前增长180%。学校驻村第一书记王国柱与队员胡建鹏分享了在文化振兴方面的工作实践:他们立足“香山书屋”阅读阵地,联合学校各支部、汉滨区文化馆、流水库迁路各村庄开展“共享经典文化,共建文明乡风”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多层次阅读品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书香浸润乡村每个角落
图为座谈会上发言与交流 供图 邵佳祥
治理创新:织密乡村安全网络
面对秦巴山区频发的地质灾害挑战,香山村探索出“网格管理+智慧预警”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实践团调研发现,该村将全域划分为12个网格管理单元,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员网格员+2名村民协管员”,构建起覆盖1500余名村民的安全防护网。每逢暴雨袭来中,村级应急小组会在最短时间内将留守儿童与行动不便的老人优先转移到村委会安置,展现出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这种“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群众参与”的治理体系,正成为香山村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
青春担当:激活振兴人才引擎
“在与驻村干部的交流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既懂专业又接地气的复合型人才。”实践团成员李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此次实践中,师生们发挥商贸专业优势,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设计电商运营方案,协助村企搭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据悉,商贸学院暑期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未来将通过“暑期实践+线上服务+毕业设计”的常态化机制,在农产品品牌策划、乡村农旅规划等领域持续输出智力支持。
图为实践团在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供图 邵佳祥
这群“95后”“00后”商贸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中国,以专业所长回应时代召唤,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绚丽绽放。正如王国柱书记所言:“当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精准对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活力将充分释放。”这场跨越校园与乡村的实践探索,正在秦巴山区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撰稿:赵妍雨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