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思源学院“希望树”爱心支教团赴蓝田县鲍旗寨村开启2025年暑期“三下乡”支教服务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关怀与素质提升工作,西安思源学院积极组织青年学子以实践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精心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2025年7月16日,“希望树”爱心支教社会实践团一行12名志愿者在校团委书记朱梦怡老师和乡村振兴办主任田文老师的带领下奔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鲍旗寨村,正式启动2025年暑期“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
抵达目的地后,支教团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例会。会上,团队负责人高帅同学对本次支教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从课程体系搭建、工作作风建设、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高效应对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突发状况奠定基础。
例会结束后,支教团立即转入教学筹备阶段。在授课场地,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高效联动,有序完成场地清扫、教学物资清点与摆放等工作,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当天下午15时,支教团首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兴趣课程环节,支教成员王佳璐主讲的《创新 —— 我是甲骨文小侦探》课程,以 “猜字游戏”“汉字演变故事” 等互动形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甲骨文象形之美、探寻汉字文化内涵,助力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魅力;支教成员曹思甜、杨雨洁联合开展的舞蹈课程,通过旋律律动引导学生舒展肢体,在培养艺术感知力的同时,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充分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蓬勃朝气。
此次支教活动是西安思源学院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团队始终以 “饮水思源、自强不息” 校训为精神引领,凭借专业素养与饱满热情投身支教工作。下一步,支教团将立足基层实践需求,推动理论知识向教学实践转化,通过团队内部优势互补、互学互鉴提升综合能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服务模式;同时,系统总结实践经验,持续为乡村教育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