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弘扬大建党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2025年7月15日,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学习。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 76 号,这座建于 1920 年的石库门建筑,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重要历史遗址。与其隔街相望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则依托丰富史料和沉浸式多媒体,让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在眼前具象化。
探寻红船初心,感悟建党精神
实践队员们走进会址实地,重温建党历史——从上海石库门内代表们围坐密商建党大计的烛火微光,到南湖烟波之上的星火初燃,深刻感悟到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图为中共一大会址旧照
触摸革命印记,观展忆史砺初心
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队员们在一件件珍贵文物前驻足凝视,从李大钊同志用过的打字机、嘉兴南湖红船模型,到泛黄的《新青年》杂志、复原的一大会议场景。300余件珍贵文物与400多幅历史照片串联起近代中国的苦难以及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
图为《新青年》杂志
展柜中带着蚀痕的纸页,留存着当年陈望道在油灯下翻译时的温度,他“蘸着墨汁吃粽子”,让纸上的真理有了烟火气的重量。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手稿复制品旁,标注着那些改变世界的论断:“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曾经振聋发聩的呐喊,此刻化作展厅里的无声惊雷,与参观者共振。
图为《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文译版
在这片文字与岁月对话的空间里,队员们从磨损的书页中,仿佛听见百年前笔尖划过的声响,感悟到那些思想自诞生起,便注定是照亮前路的光。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
在纪念馆里感受到的初心,会化作攻克难题时的韧劲。从港珠澳大桥到川藏地区的云端天路,一代代公路人连接起民族复兴的脉络。而我们也要带着这份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交通强国的道路上,用青年力量为中国梦铺就更宽广的通途。
图为实践队员在纪念馆广场合影留念
就像百年前的青年们从这里攥紧信念出发,用热血与理想在风雨中开辟前路,今日的我们也带着同样的热忱和坚定,转身走向属于新时代公路人的“新征程”。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