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非遗织艺,赋能巾帼富民”第八天活动实纪
7月19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焕新非遗织艺,赋能巾帼富民”三下乡团队在前期深入调研中发现,当地非遗织艺生产过程中每月会产生近百斤边角布。这些看似无用的布料边角,不仅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也与团队致力于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助力妇女增收的初衷相契合。为此,团队精心设计了《边角布再生方案》,计划将这些边角布“变废为宝”,通过制作沙包等富有创意的工艺品,为非遗织艺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制作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非遗织艺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妇女群体的勤劳智慧。对于边角布的处理问题,恰好成为连接资源利用与巾帼赋能的切入点。经过多次讨论与实践探索,团队决定从边角布的回收利用入手,既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又为当地妇女开辟新的增收路径。沙包等工艺品制作工艺相对简单,适合妇女群体参与,且市场接受度高,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
未来,这些用边角布制作的工艺品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销售,所得收益将用于支持当地妇女发展与非遗织艺的保护传承。此举不仅是对非遗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是团队践行“赋能巾帼”理念的具体行动,为暑期三下乡活动增添了实实在在的意义。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焕新非遗织艺,赋能巾帼富民 ”赴蒲城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供稿)
(2025年7月19日)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