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学子三下乡:鼓动人心,声声不息,奏响非遗时代最强音
中国青年网榆林7.15电(通讯员:张效宁)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的现实路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神木市大剧院,对神木文投集团艺术团王老师进行了专题访谈,深入发掘“杨家将战鼓”频频出圈背后的“流量密码”以及“杨家将战鼓”深厚的精神内涵,“由点及面”,探寻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路径。
图为王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静涵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记忆和鲜明的文化基因,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近年来,神木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各级文旅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命题当中。2025年5月,神木市杨家将战鼓受中国驻德国法兰福克总领馆邀请,赴德国参加“第二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赛”演出。在大洋彼岸的巴黎街头,杨家将战鼓在历史与时代、世界与民族的对话当中,用慷慨激昂的鼓点打破文化界限,在世界面前奏响了中华文化的“时代强音”。
文化传承需要“守正”,更需要“创新”。神木文投集团始终把守正作为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把文化创新作为守正的目标和路径,积极推动“杨家将战鼓”内容形式转变和创新,让“杨家将战鼓”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在访谈中,王老师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向实践团成员分享了与“杨家将战鼓”独特的文化记忆。首先,王老师向实践团成员分享了她在表演和传承“杨家将战鼓”时遇到的巨大挑战:“在表演方面,战鼓的表演不仅有着极强的节奏性,而且融合了喜剧、舞蹈等诸多传统文化元素,演员们往往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才能掌握精髓。在传承方面,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在保留战鼓原有气势的同时,还需要广大演员积极探索如何将杨家枪、音乐编排融入到战鼓表演当中,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申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住文化传承的“根”,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图为王实践团成员采访王老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静涵供图
习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文化传承既要体现广大人民的思想境界,也要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文化人才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据王老师介绍:“‘杨家将战鼓’背后蕴藏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反映了数千年来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处的‘忠勇’、‘爱国’精神。”新时代弘扬“杨家将战鼓”忠勇、爱国精神,对于强化民族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艺术团十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鼓励和支持青年群体参与“杨家将战鼓”表演和文化创新。目前神木文投集团已经形成了一支平均年龄仅有25岁的专业化队伍,这支年轻活泼的队伍能够更加精确地把握时代脉搏,为文化传承和创新贡献青年力量、青年智慧。
非遗传承既是时代命题,也是新时代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应有之义。广大青年学生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在历史与时代的共舞中,用时代语言讲好历史故事,让非遗文化在时代命题中奏响发展最强音。
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2025年8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践团启程前往川藏公路,开展沿线服务站设施优化调研。团队 依托专业北京, 从成都平原启程,沿国道318一路西行,深入新津、浦江石像、天全、泸定、折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学子深入雪域高原,为川藏公路服务站升级注入专业智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邓科 刘艺柔)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发展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的号召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天路驿
2025年8月9号至8月1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前往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开展了暑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位
6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以“胶东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精神传承”为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本次实践团队由学子王子豪担任领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