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建大赴四川省成都市蜀绣创新性保护与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四川省非物资文化遗产馆

2025-07-20 浏览:

2025“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锦水千针·绣里光阴”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四川省非物资文化遗产馆开展蜀绣文化探索

为深入了解蜀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创新发展,探寻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路径与活化应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锦水千针·绣里光阴”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18日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调研。该馆作为集中展示、保护、研究、传承四川非遗文化的重要平台,展陈体系完备,收藏了包括蜀绣、蜀锦、羌绣等在内的众多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实践团此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直观感受蜀绣、蜀锦的精湛技艺与文化内涵,并探究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科技融合的创新可能。

1752992711715.png

在一楼展区,实践团成员们观赏了一系列蜀绣和蜀锦的经典作品及纹样。展厅内暖黄色灯光柔和映照,为精致的织物披上神秘光辉。这些作品以其精湛工艺和绚丽图案引人注目,从细腻刺绣到复杂编织,无不展现传统技艺的高超水平。

1752992883700.png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厅显著位置陈列着由蜀绣传承人孟德芝团队创作的“金熊猫”。这幅作品融合蜀针、雷盖针、沙针、赤子针四种传统针法,结合光影渐变,达到“密不成堆,稀不见底”的细腻质感。其分丝技法尤为精妙,将一根绣线劈分为4至8丝(细如发丝),使“金熊猫”标识呈现璀璨金光。作品以精湛手工和独特设计赢得国际赞誉,既致敬古代工匠智慧,也展现了当代蜀绣新高度。工匠们历时72小时,总计完成60480针,最终幻化出栩栩如生的“金熊猫”。丝线细密,色彩过渡自然流畅,宛若流动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1752992760595.png

随后,实践团移步至二楼的“非遗生活”主题展区。该区域聚焦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员们看到了融入蜀绣元素的现代服饰、家居用品、文创产品等,传统纹样通过新颖的设计理念焕发出时尚活力。特别是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的蜀绣作品,为实践团提供了沉浸式欣赏针法细节和纹样构成的独特体验,生动展现了科技赋能下非遗展示与传播的新模式。

1752992972876.png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实践团深入了解了蜀绣与蜀锦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传承责任感。成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在后续活动中积极运用专业知识,深入研究并传承这些珍贵非遗技艺,让更多人了解、热爱蜀地传统工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展现建大学子的担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李佳怡
相关文章
才智播种乡村梦,教育先行育国基丨听见来自群山的回响

才智播种乡村梦,教育先行育国基丨听见来自群山的回响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青春赋能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青春赋能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问卷把脉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问卷把脉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 扇底生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 扇底生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上井冈,得胜利,西安工程大学赴井冈山开展社会实践活

上井冈,得胜利,西安工程大学赴井冈山开展社会实践活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