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跟随新农人邓晓庆解码产业振兴“土壤密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5-07-20 浏览: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周子力)2025 年 7 月 19 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探索猕猴桃产业链青年返乡创业现状与发展暑假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齐镇凉阁村,深入了解当地青年返乡创业发展现状。此次调研聚焦于返乡青年邓晓庆先生的猕猴桃种植产业,探寻其背后的奋斗故事与创新实践。

邓晓庆是土生土长的 “陕西娃”,大学毕业后他奔赴新疆工作,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最终,他怀揣着对乡土的热爱毅然辞去工作回到眉县,投身于猕猴桃种植产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图片2.png




图1,邓晓庆与实践团成员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张楠供图。

2021 年,邓晓庆承包了 40 亩废弃果园,开启了他的创业之旅。这片果园因长期经营不善,面临诸多难题:苗子树健康度差,缺乏基础设施,园内杂树杂草丛生。面对这些困境,邓晓庆没有退缩,而是有条不紊地展开改造工作,首先搭建起基本生活设施,为后续的种植工作奠定基础。经过短短四年的努力,曾经荒芜的果园已焕然一新,处处展现出蓬勃生机。

邓晓庆投身猕猴桃种植并非偶然。他的父亲早年便开始种植猕猴桃,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邓晓庆自幼对猕猴桃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小学时,他就成功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猕猴桃嫁接,这一经历不仅让他初尝成功的喜悦,也在他心中种下了热爱种植的种子。此后,他不断学习猕猴桃种植知识,从最初向长辈请教,到如今借助互联网与全国各地的种植户交流经验,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为了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他还实地前往江苏、四川等地,深入当地果园,虚心向农户取经,并将所学知识巧妙运用到自家果园的管理中。如今,他正积极研究新西兰专家的观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生态种植理念。

2.png




图2,邓晓庆为实践团讲解猕猴桃嫁接。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周子力供图。

在种植过程中,邓晓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他深刻认识到土壤对于种植的核心重要性,经过对当地传统种植方法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他认为,在前三年的种植中,应投入 70% 的精力和财力,致力于培育健康的苗子。为此,他采用生草栽培模式,保留园内杂草,以维持生态平衡,这一做法与当地普遍的清园传统形成鲜明对比。在土壤改良方面,他花费了一个冬季(11 月至次年 3 月),选用稻壳、菌渣等植物性有机质替代传统的畜禽粪便,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同时,他引入起垄栽培技术,将栽植密度从传统的 1.0 版本优化为 3.0 版本,使投产周期缩短至 3-4 年,较传统果农提前一两年,且果树的健康度和果子品质均得到显著提升。

猕猴桃虽天生病害较少,但溃疡病是其致命威胁,且主要由降雨引发。尽管眉县的降雨量和频率不及南方,但雨水依然是猕猴桃的大敌。为解决这一问题,邓晓庆从南方引进大棚技术,为猕猴桃搭建避雨设施。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避免了雨水对猕猴桃的危害,还隔绝了部分病虫害。此外,他还积极学习其他农业种植知识,并灵活应用于猕猴桃种植中。例如,他借鉴四川阳光玫瑰霜霉病的防治经验,成功提升了猕猴桃的品质。

在销售环节,邓晓庆同样展现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2015 年,受邻居启发,他早早涉足电商领域,开启了猕猴桃的网销之路。在销售高峰期,他的年销量可达 4 万斤,其中 3 万斤需外购补充。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他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通过微信社群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将客户视为朋友。然而,随着果园规模的不断扩大,果园管理事务日益繁杂,他用于维护社群的时间大幅减少。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专注于种植环节,将销售工作交给专业的年轻电商团队。他与电商团队达成合作,按照标准溢价收购猕猴桃,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提升猕猴桃品质的工作中。邓晓庆坦言:“我发现自己更擅长种植,而销售工作涉及包装、分拣、售后等多个环节,十分繁琐。虽然网销价格较高,但精力有限,因此选择将精力集中在种植上,确保猕猴桃的品质。” 近年来,面对抖音低价产品对市场的冲击,他始终坚守品质优先的策略,主动放弃低粘性客户,坚定地将高品质作为猕猴桃种植的核心追求。

通过实地考察,邓晓庆发现,相较于眉县,其他地区种植猕猴桃的年轻人更多,技术理念也更为新颖,种植出的猕猴桃在品质、口味和价值方面都表现出色。他指出,眉县虽专注于猕猴桃种植产业,但目前存在 “三老” 问题,即 65% 的种植者年龄在 60 岁以上,果树老化、品种陈旧。此外,整个猕猴桃类别中缺乏高端、稀有的品种,种植技术也亟待更新完善。基于此,邓晓庆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猕猴桃种植产业,肩负起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使命。

1.png




图3,邓晓庆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不同品种猕猴桃的区别。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周子力供图。

邓晓庆的创业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生动写照,更是眉县青年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他在猕猴桃种植产业中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情怀,为当地青年树立了榜样。相信在像邓晓庆这样的返乡青年的努力下,眉县的猕猴桃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4.png

图4,邓晓庆与实践团成员合影。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张楠供图。


责任编辑:周子力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