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启动特色发展战略赋能乡村振兴,提高人民福祉。为深入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新时代视角下乡村振兴发展的独特模式,7月,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陕西榆林神木市,对麟州街道张王庄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访谈,了解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所走的发展路径,探讨养老互助模式自建立以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提供思路与指导。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张王庄村党支部办公室,王书记热情接待了成员们,并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在采访过程中,书记向实践团介绍了张王庄村的农户数量、土地面积、毗邻社区等,对张王庄村的现有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从谈话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过去村内的资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实体酒店商铺的租赁,村民勤勉上进,积极利用煤矿优势资源发家致富,总体经济情况较为理想,但在这样的发展之下,仍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古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今有干部之爱民,亦为之计深远。在中央的教育与引导下,干部们深刻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019年带领村民将280亩低产林改造成经济林,2021年又开始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多座大棚,种植西红柿、油桃、樱桃、黄瓜等多种果蔬,为村民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党支部书记 陈静涵供图
对于果园的收益模式,实践团成员与书记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与了解,书记提到,选择这样一条“农旅融合”的路径是必要而有用的,这条道路直切村庄低产类发展需求。转型发展初期,张王庄村开地并由农业局种植树木,后期再转由村庄自行管理。现在,张王庄村将果园承包出去,交由专业人员管理,发展园内采摘以吸引游客,促进果园长效发展盈利。
图为支部书记在大棚内向实践团介绍果蔬 陈静涵供图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为响应政府经济要求,同时满足张王庄村自身的真切需求,除为果农创收外,村干部们还积极探索养老互助模式,打造了互助幸福院这一特色机构。王书记带领实践团成员前往互助幸福院,亲身感受幸福院内的环境与设施。书记特别介绍,为保障老人饮食均衡健康,也为让许多在外务工的子女安心、放心,院内每周菜谱都会调整,努力为老年人提供种类多、品质高的饭菜,助力打造幸福晚年生活。
图为实践团成员翻看互助幸福院每日菜谱 陈静涵供图
在访谈的最后,当被问及给有返乡创业想法的青年大学生的建议时,王书记表示非常欢迎,也非常支持大学生大学生们回到家乡来,为家乡做一些建设,同时也能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他还补充道,发展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敢于创新,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村的振兴之路。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智慧和活力,基层干部们希望大学生们能走进乡村,把所学知识与农村实际结合,在实践中成长,为乡村注入新动能。同时,也希望青年大学生们能多关注乡村文化,从基层汲取养分,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乡村故事。
结束访谈,实践团成员们心中都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会持续关注乡村,为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乡村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高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作为青年大学生,西外学子们也会勤奋进步、学以致用,将自身融入乡村发展,以前瞻性的眼界与格局助力乡村向新向好发展,为乡村振兴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助力新时代新农村升腾新希望,焕发新活力,谱写新篇章。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
文化乃国之重器、民族之魂,对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将贵州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加速构建多彩贵州文化强
深耕葡园育人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曹辛庄教学实践基地纪实 编辑:黄秀鲜 莫海斌 自199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创立以来,便肩负着开创中国葡萄酒高等教育、助力产业发展的使命。历经近三十载的探索与积淀,学院不仅在理论研究领域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