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传承文脉,点亮乡土,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开展实践活动

长安大学 2025-07-20 浏览:

传承文脉,点亮乡土,乡村振兴里的“非遗密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见证者,蕴含着独特的思想文化和精神标识,是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载体,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文化自信赋能的核心抓手。7月16日,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踏寻红迹承初心,深耕乡土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宁夏同心县探访非遗传承人,围绕“乡村振兴与非遗文化传承”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如何让“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image.png

                                                            (团队成员与编织非遗传承人合照)

从炕头到心头:农民画炕围画的守艺之路

 炕围画里的山水花鸟,曾是农家炕头的寻常风景,如今在乡村文旅的东风里,成了吸引游人驻足的文化符号,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实践队员们来到文化艺术馆拜访农民画炕围画传承人田坤老师,观摩作品。在田坤老师的讲解中,队员们了解到现代炕围画的创作既扎根于红色故事、生产劳作、风土人情等本土文化土壤,又融入现代年画、国画技法,从而在色彩运用、造型语言与叙事内容上实现突破性拓展。这种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型,不仅开辟了炕围画传承发展的新路径,更构建起传统技艺继承与创新的长效机制,其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mage.png

image.png

                                                                (团队成员参观学习炕围画艺术)

从指尖到心间:剪纸艺术的传艺之途

剪刀下流转的剪纸纹样,从窗花贴到了文创产品上,既守住了传统的根,也为乡亲们辟出了增收的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田彦兰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宁夏回族剪纸文化的薪火,将本地红色精神的厚重、日常生活的烟火、中华民族的团结等都化作剪刀下的线条,独创了“尕妹子”剪纸品牌,将当代美术的造型手法融入创作,让剪纸有了更丰沛的故事情感表达。她通过建立非遗工坊,将剪纸技艺转化为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同时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主题文创,让革命老区的精神图谱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产品,完美诠释了古老剪纸的当代创新和时代气息。

image.png

image.png

                                                                  (团队成员参观学习剪纸大师作品)


从竹间到坊间:手工编织的承艺之脉

编结的绳线在巧手里缠绕,不仅编出了吉祥寓意,更编起了乡村产业的网。走进手工编织的小木屋,钩针编织的杯垫、精美的龙凤呈祥作品、彩线缠成的挂饰……把文化传承的生机都织进了纹路里。非遗传承人尹学春老师用手中的毛线编织出五彩斑斓的生活,也编织出属于自己与乡亲们的幸福未来。她用彩线穿起教学、创作与增收,创造性地推出了草编手编技艺,巧妙地将家乡元素、乡土情怀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用订单式生产架起产销桥梁,带领乡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让指尖的创作直接走进市场。随后实践成员在尹学春老师团队的指导下尝试进行创作,感受编织魅力。

image.png

image.png

                                                      (团队成员了解并学习编织艺术)

从田埂到歌台:宁夏花儿的咏艺之韵

在宁夏同心县的黄土塬上,花儿的调子总与炊烟、麦浪相融。这朵扎根乡土的“民歌之花”,在乡村振兴的经纬里,织就一张凝聚人心、激活发展的文化网络。作为“花儿”传承人,李老师对这门乡土艺术爱得炽热、守得坚定——他总说,只要还能开口,就会一直唱下去。李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唱花儿的历史起源、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并现场演唱和教学《十朵牡丹九朵开》等经典曲目,用最质朴的调子缠绕起乡愁,把散落的人心紧紧聚拢,这朵绽放在乡野的花儿,成为乡村最珍贵的情感纽带。

image.png

image.png

                                                    (团队成员拜访唱花儿传承人)

守护非遗瑰宝,赓续文化根脉,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炕围画、剪纸、手工编织走出陈列、融入生活,既能化作文旅增收的活水,又能凝聚乡愁、厚植家园情怀。守好这脉传承,乡村振兴便有了文化魂和持久力。

 


责任编辑: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
相关文章
米仓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实践

米仓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实践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觅子相伴队赴富平觅子村 探寻乡村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觅子相伴队赴富平觅子村 探寻乡村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盐碱地生金,湿地智守护:西农学子探秘黄河口

盐碱地生金,湿地智守护:西农学子探秘黄河口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