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郭勒木德镇人民政府,与镇党委副书记赵正晶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座谈,深入探寻当地产业发展路径、人才建设现状及特色振兴模式。
座谈中,赵正晶副书记详细介绍了郭勒木德镇在产业培育方面的探索成果。在民宿与加工业领域,当地依托乡政府支持,打造了融合野炊、度假与农牧元素的民宿营地,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复原村村民创办的粮油加工厂表现亮眼,去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今年更剑指1500万元目标。“这样的业绩在海西地区已超越部分县域水平,即便与内地基层市场相比,在青海也属难得。”赵正晶的介绍得到实践团队共鸣,队员们结合调研经历表示,七级市场能取得如此成绩,充分体现了当地产业发展的潜力。
图为访谈现场
谈及畜牧业发展,赵正晶坦言仍以传统模式为主,虽牛羊肉价格保持平稳,但面临人才短缺与品牌缺失的双重瓶颈。目前当地多以原材料售卖为主,尚未形成如唐镇“糖葡萄黄牛”那般依托传统工艺的完整产业链。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郭勒木德镇未设禁牧区、限牧区,生态环境总体保持良好,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才流失问题成为座谈焦点。赵正晶透露,镇内年轻人留存率偏低,90后尤为稀缺。“家长普遍希望子女走出乡村寻求更大发展,即便大格格乡人均年收入达 4.5-4.6万元,年轻人仍宁愿选择城市月薪三千的工作。”他结合自身经历说明,郭勒木德镇因非农产业占比高,人员流失情况较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稍缓,但季节性流动特征仍较明显。
“机械助力”的创新模式引发实践团队浓厚兴趣。据介绍,当地居民将农业机械、工程车辆等大型设备用于租赁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型产业。这一模式源于乡村振兴政策调整:初期村民多将扶持资金入股企业,因效益波动,政府转而推广“一村一企业”模式,郭勒木德镇由此探索出机械租赁的产业帮扶新路,为村民带来稳定收益。
地理区位优势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赵正晶指出,依托格尔木市发达的盐湖化工产业,周边村镇形成了精准的产业定位:西村发电厂专注服务城市能源需求,新华村有机肥厂则为沙漠防护提供钾肥与有机肥,产品已获多家民企订单。这些村办企业均由乡村振兴项目扶持起步,在村书记们的积极运作下,通过对接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赴省招商引资,逐步发展壮大,构建起多元化产品结构。
此次调研活动,让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郭勒木德镇的乡村振兴情况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也为团队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郭勒木德镇人民政府合影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