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继续开展实践活动。在前一日深入调研当地鲜桃产业和多民族共治经验的基础上,实践队聚焦推广普通话与乡村振兴主题,进一步推进在普梯村的实践工作。
实践队利用上午时间,在普梯村继续进行了推广普通话和乡村振兴调研的活动。队伍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特别是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更细致的调研。队员们与民宿经营者、传统手工艺人和返乡创业青年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游客体验反馈、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在机遇,这些一手资料为分析乡村发展的痛点与突破口提供了真实依据。队员们还针对如何提升游客吸引力、优化文旅产品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图 1队伍合影
期间队员们分成小组,深入村民家中和村内公共区域,结合普梯村鲜桃销售、布依族文化介绍和乡村旅游接待等实际场景,用情景式对话的形式开展普通话教学,使普通话学习更加贴近村民生活需求,有效提升其沟通交流能力,为村庄产业拓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支持。
当日下午,实践队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队员们沉浸式参观馆内陈列的夜郎时期文物,包括陶制器具、青铜器具、兵器、骨器等。这些跨越两千多年的实物遗存,为队员们了解夜郎古国的军事、社会生活、精神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在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下,队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夜郎古国军事、政治、文化及手工业发展脉络的认识,为本次实践活动积累了宝贵的调研资料。
图 2博物馆文物展示
实践队队长吕相滨在参观后表示:“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例如青铜器上的纹饰,不仅代表了夜郎文化的独特创造,也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根基,连接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
图 3实践队参观博物馆
实践队今日通过推普入户调研和博物馆探访,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需求和民族文化脉络,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在后续工作中,团队将聚焦推普实效,助力产业振兴,促进民族团结。未来,实践队将以更坚定的步伐,在贵州这片土地上,书写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促进民族交融的生动篇章。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