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安大学赴贵阳龙井“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探文化赋能新径,青春聚力促振兴

长安大学 2025-07-21 浏览:

7月20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在这座拥有深厚布依文化底蕴的全国文明村镇开展调研实践与文化交流活动。队员们以脚步丈量乡土,用热忱联结民心,在走访学习中感受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

1.jpg

实践队与小朋友开展活动合影

走访寻迹,探问乡村善治密码

实践队首站聚焦“普通话推广普及”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两大主题,精心设计问卷,与村民进行了深入访谈交流。队员们详细询问村民日常语言使用习惯、对普通话学习的看法、对布依族非遗项目的了解程度及参与意愿等,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分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模式提供了扎实依据。

2.jpg

实践队向村民发放调研问卷

篝火融情,共舞民族团结乐章

实践队协助村村委会举办布依传统篝火晚会,体现龙井村文化铸魂、产业富民的发展成果以及布依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午后,实践队投入到篝火晚会的紧张筹备工作中。队员们与村民们齐心协力搬运柴薪、精心布置场地,确保晚会顺利举行。在现场,队员们还主动承担起安全维护职责,在篝火点燃前后耐心引导观众保持安全距离,及时提醒带小孩的家庭注意避让,有效保障了活动的安全有序。

3.jpg

实践队员协助篝火晚会舞台搭建

高潮时分,布依铜鼓声震云霄,实践队员们身着队服,与盛装的布依族同胞共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与少数民族同胞其乐融融、亲如一家的美好图景,生动实践了非遗的活态传承。这场篝火晚会不仅是村民欢聚的盛事,更是展演非遗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吸引游客体验的重要平台。

4.jpg

实践队员和演职人员共同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队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对这场充满民族风情的篝火晚会进行了现场直播。通过精心策划的镜头语言,将布依古歌的悠扬、铜鼓舞的震撼、篝火转场舞的热烈以及现场观众的热情实时传递到网络空间。直播累计获得点赞超2万次,扩大了龙井村非遗文化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民族地区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注入了“云端”活力。

5.jpg

实践队员调试直播设备

此次龙井之行,青年学子们不仅在走访调研中深切感受到普通话推广在联结民心、促进文化交融中的纽带作用,更在篝火非遗展演的沉浸式体验中,深切感受到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与产业价值。当青春“新”火遇见乡村沃土,共谋发展的种子已悄然播下,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新篇。


责任编辑:晏珺 王馨月
相关文章
米仓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实践

米仓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实践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觅子相伴队赴富平觅子村 探寻乡村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觅子相伴队赴富平觅子村 探寻乡村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盐碱地生金,湿地智守护:西农学子探秘黄河口

盐碱地生金,湿地智守护:西农学子探秘黄河口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