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7月21日电 七月的怀来产区,葡萄藤在燕山脚下酝酿醇香。7月21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葡萄酒产业绿色发展调研实践团”走进怀来 迦南酒庄 与 中法酒庄,在庄园观光中饱览风土盛景,于技术交流间解码产业绿色发展的实践逻辑。
迦南酒庄:“世界百大”的风土叙事
踏入迦南酒庄,“环山抱湖、风吟果香” 的地貌瞬间勾勒出天然酿酒场的轮廓:葡萄藤在干爽季风中舒展枝蔓,远处观城水库的粼粼波光,与山间绿意交织成独特的小气候图景。作为 2023年“世界百大葡萄园”中国首登者,酒庄的“绿色智慧”藏在细节里。
资源循环的闭环:转色期筛选的不均果串,最终化作滋养土壤的有机肥;修剪的藤枝、酿造的皮渣,也以“还田”或“堆肥”的形式回归生态循环。
酿造的“容器哲学”:不锈钢罐隔氧锁鲜,橡木桶携带法国香草香或美国椰糖香,陶罐则尝试白葡萄带皮发酵的创新实验……三种容器在温度与“呼吸感”的博弈中,悄然塑造葡萄酒的风味层次。
种业的长期主义:酒庄自建育苗基地,守护30余个葡萄品种的纯正基因(如雷司令、莫斯卡托),以岁月沉淀筑牢品质根基。
中法酒庄:国际融合的产业样本
毗邻迦南的 中法酒庄,则演绎着“国际基因+中国风土”的融合韵律:法式酒窖的拱顶与中式田园的绿意相映成趣,引种自法国的葡萄品种,在本土化驯化中适配怀来水土;酿造车间里,中法工艺的碰撞交融,催生出独特的风味表达。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 “葡萄酒+文旅”的跨界探索——庄园内点缀的休闲设施、观景平台,暗示着怀来产区从“单一酿酒”向“三产联动”进阶的野心,为产业绿色发展拓展了多元路径。
对话间的“绿色洞察”:从生态自觉到人才呼唤
“风大是天然优势!能降低病虫害,减少农药依赖。”与迦南技术团队交流时,“借自然之力护生态”的智慧,让实践团对“绿色发展”有了具象理解:酒庄虽未申请有机认证,却以 “全流程向有机靠拢” 的坚守,践行生态平衡(如拒绝过度依赖化肥、农药)。
谈及行业痛点,技术人员直言:“种植端最缺‘懂实践、能落地’的人才”——葡萄酒产业覆盖“种植-酿造-销售”全链条,既需深耕专业,更要跨学科融合(如农业技术+市场营销),这为西农学子的职业规划敲响了“实践警钟”。
青春感悟:风土里的“绿色密码”
“从前以为‘风土’是老天爷赏饭,今天才懂,它是种植者对亩产的克制(亩产严控350公斤),是酿造师对容器的琢磨,更是全产业链的生态自觉!”实践团成员抚摸着橡木桶的纹理感慨。从迦南的“世界百大”突围,到中法的国际融合探索,怀来双酒庄的每一处细节,都让“绿色发展”从理论公式,变成了可触摸、可实践的生产逻辑。
结语:把论文写在葡萄园里
此次调研,是西农学子“理论+实践”的深度对接,更是青春视角对产业转型的记录。团队表示,将持续提炼调研成果,为怀来葡萄酒产业的绿色升级建言献策,让“西农智慧”在产区土壤中生根发芽,助力讲好中国葡萄酒的“绿色故事”。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