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团播撒冯家村教育星火,培育栋梁材耀家乡。

原创 2025-07-22 浏览:

支教携光入乡野,课融风物润童心为落实“五育并举”理念,激活乡村教育活力,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于近日进驻冯家村,以多元课程为载体开展支教活动。团队聚焦乡村孩子在表达、文化认知、自信建立等方面的实际需求,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破解乡村教育痛点,让课堂与乡土紧密相连,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教育赋能。


 用乡土记忆厚植家国情怀,破解抽象概念理解难题


image.png

image.png

图1-2 支教成员讲述祖辈热血奋斗的故事

针对乡村孩子对“爱国”等概念具象认知较为匮乏的问题,支教成员从本土历史切入,将先辈守护家园、开拓奋斗的故事融入日常教学。清晨的课堂上,支教成员结合冯家村的发展历程,讲述祖辈“宁肯前进一步死”的守土故事,指着教室门口的水泥路告诉孩子们:“这条路连着的千亩良田,都是祖辈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他们的守护就是爱国最实在的样子。”通过触摸祖辈用过的农具、走访村里的老党员,孩子们逐渐理解:家国情怀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流淌在乡土记忆里的血脉传承。如今,课间讨论中,孩子们会主动说起“要像祖辈一样守好家乡”,爱国情怀在真实体验中自然生长。



以乡土风物为媒,打破表达拘谨的课堂壁垒

image.png

image.png

图3-4 支教成员带领孩子们锻炼口才

乡村孩子普遍存在表达羞涩、不善展现自我的问题。为此,支教成员们设计“家乡的宝藏”主题演讲课,用乡土元素搭建表达的桥梁。“说村口老井时,声音要像井水一样慢悠悠带回音;说跑起来的大白鹅,声音得跟着翅膀扑棱起来!”支教成员一边模仿一边讲解,引导孩子们将方言俚语与声音韵律结合。课堂上,支教成员带着孩子们观察老井、追着大白鹅记录动态,再用声音还原场景。原本拘谨的孩子渐渐放开,有人用带着乡音的语调描述玉米须的轻颤,有人模仿溪涧流水的节奏讲述村边小河,方言里的乡土风物便成了表达的素材。

 


让汉字连接山河,化解文化传承的代际隔阂

image.png

image.png

图5-6 支教成员带孩子们领略硬笔的魅力

怎样能够让传统文化教学摆脱照本宣科的旧模式,搭建让乡村孩子感受文化与家乡关联的平台?支教成员将书法硬笔的内容与当地的地域特色相结合:以洛川苹果树的形态讲解“竖”的挺拔,用田间麦浪的曲线诠释“撇”的舒展,把家乡地名里的生僻字拆解成一个个故事教孩子们书写。当孩子们在纸上写下“冯家村”三个字时,不仅掌握了笔画结构,更能指着字里的“点”说“这像咱村井口的石头”,指着“横”说“这跟咱家房梁一样平”。书法课不再是枯燥的临摹,成了孩子们用笔墨触摸家乡肌理的过程,传统文化也从课本里的符号,变成了与家乡血脉相连的鲜活存在。

 


借音符点亮自信,突破乡村孩子的“沉默枷锁”

image.png

image.png

图7-8 支教成员破解“艺术拘谨”的难题

让美育更好的在乡土间落地实施,打破乡村孩子在艺术表达中的拘谨。支教成员提议用“自然伴奏”破解这一难题,“把山歌装进麦克风这个‘宝葫芦’,风过玉米地的沙沙声就是节拍呀!”支教成员走到孩子身边,先播放田野录音,再握着他们的手打节奏。起初细若游丝的吟唱,在自然声音的陪伴下渐渐响亮,扎羊角辫的女孩从攥紧衣角到放声高歌,窗外斑鸠的振翅声恰好成了天然和音。当音符冲破自卑的坚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正是自信生长的模样。

image.png

image.png

图9-10 支教成员对孩子们进行课后辅导和安全知识讲述

在5天的支教中,团队不仅收获了孩子们表达能力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增强,更在扎根乡土的实践中读懂了“自找苦吃”的意义。从破解课堂难题到搭建乡土与教育的桥梁,支教团用创新实践证明:乡村教育的活力,藏在与土地相连的课堂里;孩子成长的力量,源于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文化的自信。这场教育赋能的实践,既是青春力量注入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更让“立德树人”的种子,在黄土塬的风里扎根、生长,终将成为撑起民族振兴的茂密林涛。


责任编辑:高畅 刘语欣 刘洋
相关文章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圆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圆

青春筑梦播薪火 支教赋能绘振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2025年7月15日至31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开展为

西安航空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西安航空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E心一意”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编程伴童行,AI普新知,反诈护社区。 为了推动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7月7日至7月22日,西安航空学院“E心一意”志愿服务队前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延光社区,开展了“七彩假期”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文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文

韶光筑梦结硕果 艺彩绽芳启新程。七月流火,夏木成荫。2025年7月31日上午9时,洛川县冯家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内掌声雷动、 笑语盈盈。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与村里孩子们联袂呈现的文艺汇演在此温情启幕。十五天的教与学,在歌声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冯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冯

教育为翼,可载乡土少年越山向海。2025年暑期,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深耕永乡镇冯家村,以15天的浸润式教学,将传统文化的根脉、科技创新的活力、乡土情感的温度熔铸为系列特色课程。从笔墨间的文化传承到指尖上的科技创想,从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于

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于

躬耕沃野淬初心,情系桑梓砺担当。 为响应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将青春热忱融入乡土实践,2025年7月27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冯家村。从庭院里的孝亲暖意,到果林间的历史回响,再到田垄上的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