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雨丝里的经纬,蜜香中的足迹 —— 秦巴山下的青春振兴记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5-07-23 浏览:

雨丝里的经纬,蜜香中的足迹 —— 秦巴山下的青春振兴记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袁景琪)秦巴山的雨,总带着些缠绵的意绪。7 月的风裹着雾,漫过安康的沟壑与平畴时,一支背着摄像机与笔记本的队伍,正踩着湿软的泥土前行。这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带着 “三下乡” 的使命,要在这片山水中,为乡村振兴寻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路径。

织机声里的民生经纬

7 月 12 日的晨光刚漫过陕西聚福汇源纺织厂的青砖院墙,实践团的脚步声便与织机的 “沙沙” 声撞了个满怀。厂长胡助力握着沾着棉絮的手迎出来,掌心的温度混着车间里的棉香,像在诉说一段被丝线缠绕的岁月。

“党建引领着我们从三间小平房走到现在,” 他指着墙上的老照片,黑白影像里的旧织机与如今车间里泛着金属光的流水线遥遥相对。实践团的学生们俯身在验布机旁,看米白色的针织布像流水般滑过,指尖触到布面细密的纹路 —— 那是从原材料检测到成品包装,三十六道工序刻下的印记。王喆熙的镜头里,工人师傅正用镊子挑出一根异色棉线,专注的神情里,藏着这家企业对 “质量” 二字的注解。

车间外的公告栏上,红底黑字写着 “就业岗位 237 个”。胡助力说这话时,眼角的纹路舒展开来:“山里的媳妇、返乡的娃,在这里能挣到体面的工钱。” 实践团的汤夏钰在笔记本上算着一笔账:一条针织衫从纱线到成衣,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连着一个家庭的炊烟。这或许就是 “产业链赋能” 最朴素的模样 —— 机器转得越快,乡亲们的日子就越扎实。

暮色降临时,实践团在样品间里围坐,灯光映着那些印着秦汉织锦纹样的针织衫。“要让更多人看见这些好东西。” 有人轻声说。于是 “非遗织造・云端焕新” 的直播方案在纸上漫开:VR 镜头里的车间实景,非遗传承人指尖的老手艺,还有藏着文创周边的 “丝路霓裳” 盲盒 —— 他们想让这经纬之间的温度,顺着网线传到山外去。

蜂箱旁的蜜色希望

从纺织厂出来,雨又落了。车子在盘山路上颠簸,车轮碾过积水的坑洼,溅起的水花像碎银。两个小时后,香山村的蜂场在雾里显出轮廓,150 个蜂箱像沉默的卫兵,守着坡上的五味子与野菊花。

张场长的胶鞋沾着泥,他掀开一个蜂箱盖,蜜蜂嗡鸣着飞起,翅尖带起的风里有草木的清苦。“你看这蜜。” 他舀起一勺,琥珀色的液体在玻璃罐里缓缓流淌,滴落在草纸上,晕开一小片深黄,久久不散。实践团的邵佳祥凑近闻了闻,那香气里有山雾的润,有阳光的暖,是香山村 800 米海拔独有的馈赠。

但这份馈赠,总被山路困住。“到镇上 20 多公里,雨天三轮车能陷在泥里。” 张场长指着山下蜿蜒的土路,语气里的无奈像被雨水泡胀的棉絮。实践团的学生们蹲在蜂场旁的石板上,看着罐子里的蜂蜜,忽然有了主意:“给蜂蜜穿件‘新衣裳’吧,印上山里的风景。”“开个网店,让城里人看看蜂箱怎么摆,蜜怎么摇。”“认养蜂箱?客户能实时看自家蜜蜂采蜜呢。”

张场长的烟袋锅在石头上磕了磕,火星落在湿土里灭了。他望着这群年轻人,紧锁的眉头慢慢松开,像被雨润过的田埂。夕阳穿破云层时,蜂箱上的水珠闪着光,学生们与张场长的合影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沾着细碎的金色。

雨停时,路正长

7 月 8 日的动员会还在记忆里清晰。商贸与流通学院的教室里,刘瑞老师指着地图上的安康,把 “安全” 二字说了又说。蒋鹏书记的话带着重量:“把直播设备当新农具,把物流知识当新农技。” 那时窗外的雨也下着,与此刻秦巴山里的雨,像是同一场缠绵的嘱托。

实践团的脚步还在继续。他们在纺织厂的产业链里看见 “就业” 二字的分量,在养蜂场的蜜香里触到 “销路” 二字的温度。那些在车间里记下的生产数据,在蜂场里画下的包装草图,在直播间里酝酿的创意,都是青春写给乡村的诗行。

雨渐渐停了,山雾散开些,露出远处新绿的秧田。实践团的车驶离时,织机的 “沙沙” 声与蜜蜂的嗡鸣,在风里渐渐融成一片。这或许就是 “三下乡” 的意义 —— 让知识走出课堂,让青春接上地气,在乡村振兴的版图上,留下一串带着雨痕与温度的足迹。而那些被丝线缝合的希望,被蜜香浸润的期盼,终将在某个晴朗的日子,长成秦巴山下最茂盛的风景。

 


责任编辑:周野
相关文章
米仓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实践

米仓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实践

米仓 山探索:自然保护地的“三生”协调新 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王悦) 作者:王悦樊晨乐 周奕冰周雪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8月11日至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西南山区自然保护地保护开发协同调研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巴中市米仓山国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觅子相伴队赴富平觅子村 探寻乡村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觅子相伴队赴富平觅子村 探寻乡村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觅子相伴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陕西省富平县觅子村开展以“觅子下乡聚合力,乡村振兴显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红色教育—入户调研—乡村支教—产业调研”四大板块,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

盐碱地生金,湿地智守护:西农学子探秘黄河口

盐碱地生金,湿地智守护:西农学子探秘黄河口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惠郁岚 王志豪 张晓彤) 2025年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黄河—华北自然保护地协同治理调研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走访保护区及周边村落,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近距离探寻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密码与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