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青春织网}39;产业筑基:陕工学子三下乡绘就安康振兴新图景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5-07-23 浏览: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袁景琪)当D168 次列车穿越秦巴山脉,8 名身着统一服装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子望着窗外的梯田与青山,心中已勾勒出一幅 “电商直播 + 智慧物流” 赋能乡村的蓝图。7 月 9 日至 12 日,该校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安康市,以 “三下乡” 为纽带,在纺织车间与渔业基地间架起 “专业赋能” 的桥梁,用青春实践诠释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

Who:一群青年与一方土地的双向奔赴

实践团的核心力量,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与流通学院的师生。他们带着专业课本里的理论框架,更带着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热忱。在安康,他们遇见了两类 “同行者”:陕西聚福汇源纺织工厂的管理层与工人,用数十年经验打磨出完整的纺织产业链;贝尔渔业的杨巧总经理团队,以科技重构着传统水产养殖的模样。这场双向奔赴中,青年的专业视角与地方产业的实践智慧碰撞出振兴火花。

When & Where:七月安康的产业田野调查

时间定格在 2025 年 7 月 —— 正值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期,也是企业半年攻坚的冲刺阶段。地点则选在兼具生态禀赋与产业潜力的安康市:中国西北纺织服装产业城的机器轰鸣里,藏着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密码;贝尔渔业的循环水系统旁,流动着现代农业的科技基因。从纺织车间的针织衫生产线到渔业基地的水质监控屏,实践团的足迹串联起安康产业振兴的两条关键脉络。

What:从车间调研到云端助农的立体实践

实践团的行动绝非走马观花,而是构建了 “调研诊断 — 方案输出 — 落地赋能” 的闭环。

在纺织产业领域,他们先是 “解码者”。通过与聚福汇源管理层深谈,厘清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中的机遇 —— 作为安康纺织代表,其针织衫因品质与款式占据稳定市场;也直面挑战 —— 如何让优质产品突破地域壁垒。走进车间,从原材料检测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记录,让他们掌握了 “品质管控” 的第一手数据,更看到企业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社会责任担当。

 

在渔业领域,他们化身 “观察员”。贝尔渔业的循环水系统年节水 3 万吨、投饵机精度达 5 克 / 次的细节,让他们直观理解 “科技赋能农业” 的实效。基于此,他们精选两款特色水产品,策划了两小时实景直播,用 “无公害饲料”“休药期管理” 等专业讲解建立消费信任,单场直播便推动产品从池塘直达全国屏幕。

更具创新性的是 “跨界赋能”:针对纺织产业,他们设计 “非遗织造・云端焕新” 直播方案,将秦汉织锦纹样与现代工艺结合,用 VR 技术展示生产流程,甚至推出 “丝路霓裳” 盲盒;针对实践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 “暑期实践 + 线上服务 + 毕业设计” 的长效机制,让短期调研转化为持续智力支持。

Why:职业教育扎根大地的时代必然

这场实践的深层逻辑,是回答 “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 的命题。聚福汇源纺织厂的完整产业链需要市场视野拓展,贝尔渔业的科技成果需要品牌声量放大,而实践团的商贸专业知识恰是 “对症良药”。正如成员在实践日志中所写:“课堂里的‘供应链管理’,在安康的车间里变成了看得见的生产流程;课本上的‘新媒体营销’,在直播镜头前成了带得动销量的真本事。”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根基,产业升级需要智力支撑。当职业教育的 “理论之树” 扎根地方经济的 “实践土壤”,便能结出 “学生成长 — 企业增效 — 乡村发展” 的共赢果实。

How:以专业为笔,绘就振兴施工图

实践团的方法论,可总结为 “三维赋能”:在认知维度,通过深度调研摸清产业 “肌理”,如纺织业的质量标准、渔业的技术瓶颈;在实践维度,用专业技能解决具体问题,从直播选品到销售策略设计;在机制维度,构建长效合作桥梁,让学校与地方形成 “智力供给 — 需求反馈” 的良性互动。

这种 “从田间到云端”“从车间到市场” 的实践模式,证明青年力量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 “催化剂”:既用直播带货的 “轻骑兵” 方式解企业燃眉之急,也以产业链分析的 “深功夫” 为地方产业谋长远。

从纺织厂的经纬线里织出市场新机,从鱼塘的碧波中捞出品牌价值,陕工学子的 “三下乡” 实践,本质上是一场 “青春与乡土” 的对话。当职业教育的专业光芒照亮乡村产业的振兴之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件件卖出的针织衫、一箱箱售空的水产品,更是一群青年用行动书写的答案 —— 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里,藏在校园与大地的连接中。

 


责任编辑:周野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