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青春织梦秦巴间:陕工学子三下乡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5-07-23 浏览: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袁景琪)秦巴腹地,汉水之滨,七月的安康层峦叠翠,生机盎然。2025 年 7 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踏遍这片沃土,以青春之力深耕 “三下乡” 实践,用专业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从香山村的油茶林间到纺织车间的机器声中,从电商服务中心的数字平台到贝尔渔场的直播镜头前,一群青年用脚步丈量大地,以实干书写担当,在秦巴深山与汉江之畔,织就一幅 “专业赋能产业、青春点亮振兴” 的鲜活画卷。

深山叩响振兴门:从撂荒地到致富林的蜕变

层峦叠翠的秦巴深处,香山村曾困于山路崎岖、产业凋敝。当实践团的汽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而至,眼前的景象已不复当年 ——200 亩曾荒芜的撂荒地,如今成了郁郁苍苍的油茶示范园,枝头饱满的果实正酝酿着丰收的甜香。这是陕工学子与村民共同书写的 “七年之约”。

“凌晨四点就得检查蜂箱,天热遮阴、天冷保暖,一年到头没闲时。” 养蜂场张场长掀开蜂箱,琥珀色的蜂蜜在罐中缓缓流淌,拉丝绵长如绸缎。可这深山珍品,却曾因 “山路二十公里、车程一个半钟” 的阻隔,困在 “70 元保本价难出村” 的窘境.

实践团围坐蜜罐旁,笔尖划过笔记本:设计 “深山纯天然” 简约包装,打造 “香山村野蜂蜜” 地域品牌,联动物流企业降低运输成本,甚至构想 “认养蜂箱” 模式让城里人 “云养蜂”。当张场长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那句 “年轻人说不定就愿意回来了” 的感叹,道出了山民对未来的憧憬。

不远处的油茶林里,基地负责人王选安正为实践团演示剪枝技巧。七年前,这里还是 “亩产不足百斤” 的撂荒地;如今,500 亩油茶林年固碳 120 吨,成了名副其实的 “绿色银行”.

“高校带来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换了种活法。” 王选安创办的农业公司,在实践团持续技术支持下,建起 “油茶菌牛” 循环系统,土地利用率提升 40%;新研发的 “根系保湿栽植法”,让茶苗成活率跃至 95%,为千亩扩种计划注入强心剂。而在黄牛养殖场,实践团拍摄的饲喂视频正通过直播传遍全网,“党建引领 + 数字赋能” 的网格化管理,更让 1500 余名村民的安全与增收有了双重保障。

七年扎根,数据为证:香山村村民年收入从 2018 年的 2600 元跃升至 2025 年的 8500 元,23 名学子免学费走进大学,158 名村民手握职业资格证书。这组数字背后,是 “党委统领、学科赋能、人才扎根” 的三级联动机制在深山扎根 —— 校党委季度研判、年度攻坚,驻村工作队接力帮扶,科技特派员轮岗驻点,让高校资源与乡村需求精准 “咬合”。

产业焕新赋动能:从车间到云端的协同共振

如果说香山村的蜕变是 “点” 的突破,那么安康产业的升级则是 “面” 的焕新。在中国西北纺织服装产业城的车间里,纺织机器的嗡鸣与实践团的记录声交织成歌。陕西聚福汇源纺织工厂的针织衫,以精良品质与丰富款式赢得青睐,实践团成员不仅细致描摹从原料检测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更结合专业所长提出 “多元消费需求适配方案”,临走时现场下单的举动,既是对品质的认可,更是为销路添柴的实干。

从实体车间到数字云端,青年智慧正打通产业振兴的 “任督二脉”。在安康市电商服务中心,实践团与张部长的座谈揭开了 “富硒水”“毛绒玩具” 等特色产品的破局密码。他们规划的 “健康溯源” 小程序、情感化包装设计、盲盒营销方案,让 “养在深闺” 的特产有了走向全国的底气。当电商服务中心挂牌成为学校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互补的齿轮开始转动。

贝尔渔场的直播镜头前,这场 “赋能” 更显生动。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教学:手机架设呈 45 度角,灯光聚焦鱼干的纹理,话术要突出 “汉江好水好鱼” 的生态标签。“原来直播不是叫卖,是读得懂数据背后的需求。” 负责人杨总看着屏幕上 “无添加认证” 的互动热词,恍然大悟。这场直播不仅让鱼干订单量激增,更让渔场学会用消费数据反哺生产,真正实现 “赋能力而非赋形式”。

青春答卷续新篇:从实践到长效的使命传承

夕阳西下,实践团成员的身影定格在香山村村委会的合影中 —— 红色横幅上 “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的字样,与身后 “乡村振兴产学研基地” 的牌匾交相辉映。这场跨越七月的实践,早已超越 “短期帮扶” 的范畴:“暑期实践 + 线上服务 + 毕业设计” 的常态化机制,让智力支持不止于朝夕;纺织工厂的持续合作、电商中心的资源互通、香山村的技术迭代,正构建起 “带不走的智囊团”。

“职业教育的根,就该扎在地方发展的土壤里。” 实践团成员的感悟,道出了这场实践的深意。从秦巴深山的油茶花香到纺织车间的机杼声,从直播间的互动热浪到电商平台的数据流,陕工学子以 “三下乡” 为笔,以专业学识为墨,在安康大地上写下最鲜活的振兴答卷。当青春的脚步与乡村的脉搏同频共振,这幅 “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的画卷,必将在更多青年的接力中,铺展向更辽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周野
相关文章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河北省唐山市,先后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唐山抗震纪念馆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铭记苦难辉煌,感悟精神伟力 在 唐山抗震纪念馆, 实践队员们通过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回顾了1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二冶”)开展调研走访,深化校企合作,共探绿色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育新才 校企协同促转型 在

黑土金豆绘振兴,西农青春赋新能

黑土金豆绘振兴,西农青春赋新能

为深入了解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校社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新路径,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豆志耕耘赋能振兴”调研考察团前往黑龙江省嫩江市,开展了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田间地头,探寻大豆种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