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青春蘸绿秦巴色 实干铺就振兴章 —— 陕工大 “三下乡” 实践团深耕安康香山村赋能记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5-07-23 浏览: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袁景琪 )秦巴腹地的七月,汉江如练缠绕青山,层峦叠翠间藏着香山村的晨雾与生机。2025 年盛夏,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循着 “三下乡” 的号角,再次踏上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与绿色希望的土地。七年深耕,三代接力,这群年轻身影用专业智慧叩开乡村振兴的密码,让青春的足迹与秦巴的脉搏同频共振,在香山村的田间地头、直播间里、油茶林间,写下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生动注脚。

谁的担当:从高校到山村的 “青春接力”

在香山村的油茶林里,身着 “陕工大” 文化衫的学生正围着村民请教剪枝技巧,指尖划过饱满的油茶果 —— 这是该校 2025 年 “三下乡” 实践团的日常,更是 7 年帮扶长跑的缩影。自 2018 年起,陕工大以 “党委统领、学科赋能、人才扎根” 的三级联动模式,让深山里的香山村与高校资源紧密相连:校党委 12 份专项方案精准滴灌,驻村工作队三任书记接力深耕,2025 年新推的 “科技特派员轮岗制” 更让专业力量如活水般涌入田间。

实践团里,赵妍雨举着相机记录黄牛啃食晨露青草的画面,王喆熙在贝尔渔场调试直播灯光,邵佳祥对着油茶果核测算附加值 —— 他们是 “带不走的智囊团”,更是连接知识与土地的桥梁。香山村党支部书记望着这群年轻人,眼里映着变化:“从 2018 年村民年均 2600 元收入,到 2025 年的 8500 元,这账上的数字,是孩子们用脚底板量出来的。”

何处深耕:香山村的 “红绿交响”

香山村的晨雾里,藏着两重振兴密码。

红色油茶的新生在 500 亩油茶园里流淌。1934 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地,百姓用茶油为伤员消炎疗伤,周恩来总理赞其为 “救命油”;如今,这抹绿意经 30 年科技驯化,成了 “铁杆庄稼”——226℃的超高烟点、90% 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让它成为可直接饮用的 “液体黄金”。实践团成员跟着基地负责人王选安穿梭林间,一边拍摄 “油茶花开” 的短视频,一边测算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的效益:金黄果实榨油,洁白花朵引客,坚硬果壳提炼化妆品原料,百年盛产期的油茶树,让 200 亩撂荒地蜕变为 “水土保持示范园”,年固碳 120 吨的 “绿色银行”。

山野黄牛的突围在养殖场的铃铛声中酝酿。刘场长的牛群吃着无药牧草、饮着山泉水,肉质鲜甜却困于山路:“收购商压价,好肉卖不出好价。” 实践团带着专业破局:拍牛群晨牧的纪录片做品牌故事,教养殖户开网店打通物流,印 “科学防疫手册” 普及技术。当直播间里弹出 “这牛肉看着就新鲜” 的弹幕时,刘场长握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原来养牛不只是喂草,还能这么‘吆喝’。”

何以赋能:数字与科技的 “破壁术”

在安康市电商服务中心,实践团与张部长的座谈碰撞出火花。针对安康富硒水资源,他们规划 “健康溯源” 小程序,让每滴水都带着 “秦巴认证”;为毛绒玩具设计 “盲盒营销”,让山区手作走向年轻市场。这里从此成为陕工大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互补的齿轮开始转动。

贝尔渔场的直播现场更见真章。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教杨总调试灯光,提炼 “汉江好水好鱼” 的卖点,实时展示观众地域分布与 “无添加认证” 热词。“过去以为直播是叫卖,现在才懂数据能指导养鱼。” 杨总的感慨道出真谛:电商助农不是赋 “形”,而是赋 “能”—— 降低技术门槛,让产业自身长出 “造血” 能力。

从香山村的网格化管理(1 名党员网格员 + 2 名村民协管员覆盖 1500 人),到 “暑期实践 + 线上服务 + 毕业设计” 的长效机制,实践团把短期帮扶织成了可持续的网。23 名香山学子免学费入读陕工大,158 名村民拿到职业资格证书,500 多人学会油茶管护技术,这些数字背后,是知识与土地的深度融合。

何为答卷:青春与大地的 “双向奔赴”

当实践团成员站在香山村的山坡上,看油茶林翻涌碧浪,听黄牛铃铛响彻山谷,终于读懂 “乡村振兴” 四个字的分量 —— 它是王选安说 “油茶树能活百年” 时的笃定,是刘场长眼里重新亮起的光,是 200 亩撂荒地上长出的希望。

从 “救命油” 到 “振兴树”,从山间黄牛到云端订单,陕工大 “三下乡” 实践团用七年时间证明:乡村振兴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用专业智慧解产业难题,用青春热忱架城乡桥梁。当秦巴的风拂过实践团成员的脸庞,带着茶油的醇香与牛肉的鲜甜,那是大地对实干者的礼赞,更是青春书写在乡村振兴答卷上的,最华丽的注脚。

 


责任编辑:周野
相关文章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时光印记,温暖相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南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中条山之行悟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探寻关中麦作文化与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贵州省安顺市旧州镇开展实践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子赴贵州省安顺市旧州镇开展实践活

文化乃国之重器、民族之魂,对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将贵州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加速构建多彩贵州文化强

深耕葡园育人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曹辛庄

深耕葡园育人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曹辛庄

深耕葡园育人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曹辛庄教学实践基地纪实 编辑:黄秀鲜 莫海斌 自199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创立以来,便肩负着开创中国葡萄酒高等教育、助力产业发展的使命。历经近三十载的探索与积淀,学院不仅在理论研究领域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