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青春链动秦巴:陕工学子用 “三下乡”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5-07-23 浏览:

当富硒水的清甜遇上纺织机的轰鸣,当油茶果的醇香撞上直播间的热浪,一场跨越车间与山间的青春实践,正在陕西安康的秦巴大地上演。2025 年 7 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 “实践团”)深入安康市,用专业学识解码产业痛点,以青春力量激活乡村动能 —— 这场 “三下乡” 实践,既是职业教育扎根地方的生动探索,更是新时代青年书写振兴答卷的鲜活注脚。

谁在行动?一群带着专业工具箱的 “青春智囊”

这支由商贸与流通学院师生组成的实践团,是地地道道的 “问题解决者”。从纺织专业学子到电商运营能手,从农业技术达人到品牌策划专员,他们带着课本里的理论、实验室的经验,奔赴安康的车间、山间与直播间。通讯员王喆熙、邵佳祥镜头下的身影里,有与纺织厂厂长探讨工艺升级的 “技术控”,有向电商中心部长请教直播技巧的 “操盘手”,还有跟着村民学油茶剪枝的 “新农人”—— 这群平均年龄 21 岁的年轻人,正用专业能力架起高校与乡村的 “振兴桥”。

在哪发力?从生产线到山尖尖的 “全链条赋能”

实践团的足迹,遍布安康振兴的关键战场。

在西北纺织服装产业城的车间里,实践团成员正围着聚福汇源纺织工厂的针织衫生产线 “找茬”。“领口锁边可以优化针距,包装设计可增加地域文化元素”,来自纺织专业的学生拿着笔记本,向厂长递上连夜赶制的《产品升级方案》。当看到车间里从原料检测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质控体系,他们当场下单采购百余件针织衫 —— 这不仅是对 “安康制造” 的认可,更是用消费力为产业 “输血” 的直接行动。

转战安康电商服务中心,实践团又变身 “数字新农人”。听讲解员叶同志介绍完富硒水的健康价值,看张部长分析直播电商的风口趋势,他们立刻拿出方案:为富硒水开发 “健康溯源” 小程序,让每瓶水都带着 “身份证”;给流水镇的鱼干设计 “乡愁主题” 包装,让土特产讲故事;给毛绒玩具策划盲盒营销,把山区手作推向年轻市场。“电商不是简单开网店,是让大山里的好东西会‘说话’”,实践团成员赵妍雨在调研日记里写道。

而在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的油茶林里,这场实践早已延续了七年。2018 年至今,陕工职大以 “党委统领、学科赋能、人才扎根” 的三级联动模式,让 200 亩撂荒地变身 500 亩油茶示范园。2025 年的夏天,实践团成员正跟着村民王选安学 “根系保湿栽植法”—— 这项让茶苗成活率达 95% 的技术,正是高校专家与村民共同研发的 “致富经”。

做了什么?从即时帮扶到长效造血的 “振兴实招”

这场实践从不是 “走过场”,而是带着实打实的成果清单。

在纺织领域,实践团不仅输出 3 套生产流程优化方案,更以 “以购代扶” 的方式拉动消费;在电商赛道,他们设计的富硒水溯源小程序已进入测试阶段,鱼干包装样品被当地合作社预定;在香山村,七年帮扶结出硬核果实:村民年收入从 2018 年的 2600 元跃升至 8500 元,23 名学子免学费上大学,158 名村民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油茶林年固碳 120 吨成了 “绿色银行”。

更动人的是 “带不走的力量”。实践团协助香山村搭建的 “油茶菌牛” 循环系统,让土地利用率提升 40%;在电商中心指导的农户直播团队,单场销售额突破 3 万元;而 “科技特派员轮岗制” 让高校专家每月进山,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正如返乡创业者王选安所说:“他们留下的不只是技术,是让村子换种活法的思路。”

为何而来?职业教育扎根大地的 “初心答卷”

“三下乡” 的背后,是高校服务地方的深层思考。陕工职大党委书记在调研中曾强调:“乡村振兴需要‘靶向赋能’,职业教育就得把课堂开在产业链上。” 从纺织产业的工艺升级,到电商经济的数字转型,再到油茶产业的三产融合,实践团的每一步行动,都在回答一个问题:高校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 “智力引擎”?

答案藏在细节里:在聚福汇源工厂,学生用《市场营销学》知识帮企业定位年轻消费群体;在香山村,教师团队结合《生态学》设计 “种养循环” 模式;在电商中心,团队用《新媒体运营》课程内容策划直播脚本 —— 当专业知识遇上真实需求,便碰撞出振兴的火花。

从 7 月 10 日走进电商中心,到 12 日深入纺织车间,再到连日扎根香山村油茶基地,这场 “三下乡” 实践仍在继续。当实践团成员带着新采集的油茶果样本返回实验室,当富硒水小程序的测试数据传来好消息,当纺织厂的新包装设计进入生产环节,我们看到:乡村振兴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青春身影、一次次扎实的专业实践、一份份沉甸甸的成果累积而成的现实。

秦巴山间的油茶果还在生长,汉江岸边的直播间仍在热闹,车间里的纺织机继续轰鸣 —— 这群陕工学子用行动证明:青春的力量,足以让撂荒地变示范园,让土特产成网红品,让乡村振兴的答卷写满 “实干” 与 “希望”。

 


责任编辑:周野
相关文章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河北省唐山市,先后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唐山抗震纪念馆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铭记苦难辉煌,感悟精神伟力 在 唐山抗震纪念馆, 实践队员们通过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回顾了1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二冶”)开展调研走访,深化校企合作,共探绿色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育新才 校企协同促转型 在

黑土金豆绘振兴,西农青春赋新能

黑土金豆绘振兴,西农青春赋新能

为深入了解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校社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新路径,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豆志耕耘赋能振兴”调研考察团前往黑龙江省嫩江市,开展了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田间地头,探寻大豆种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