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袁景琪)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青年学子在服务 "三农" 中的生力军作用,2025 年 7 月 9 日至 13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与流通学院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 8 人,带着直播设备与专业知识,从咸阳出发搭乘 D168 次列车奔赴陕西安康市香山村,开展为期 5 天的 "三下乡" 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技术帮扶、直播助农等方式,深度赋能当地黄牛养殖与油茶种植两大特色产业,以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振兴 "一池春水"。
深入养殖一线,新媒体架起产销桥梁
7 月 10 日,在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统筹安排下,实践团首站抵达合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片被群山环抱、牧草丰盈的养殖基地,平均海拔 1200 米,森林覆盖率达 85%,为黄牛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然而,正如合作社负责人刘场长所言:"香山黄牛肉质鲜美,但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好产品难卖好价钱。"
实践团成员深入牛舍察看养殖环境,与养殖户细致交流饲料配比、疫病防控等技术细节,详细记录产业发展瓶颈。针对销售渠道不畅的痛点,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现场搭建新媒体直播平台,镜头下膘肥体壮的黄牛在林间悠闲觅食,刘场长亲自讲解生态养殖模式与品质管控流程,通过互动问答让网友沉浸式感受 "从牧场到餐桌" 的全链条可信度。直播迅速吸引大量关注,不少客户表达了采购意向,为大山里的黄牛打开了 "出山通道"。
深挖油茶价值,红色底蕴赋能绿色产业
在香山村,实践团还探访了 500 亩稀缺油茶园。这片位于秦巴山脉的沃土,是全国仅有的三处可规模化种植油茶的区域之一,更承载着深厚的红色记忆 ——1934 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地,当地百姓以茶油为战士消炎愈伤,被周恩来总理赞为 "救命油"。
历经 30 年科技驯化,香山村油茶突破种植瓶颈,成为 "铁杆庄稼"。负责人介绍,其 226℃的超高烟点与 90% 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使之成为可直接饮用的顶级食用油,远超普通油品与橄榄油。依托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油茶产业链不断延伸:果实榨油、花朵引客、果壳提炼化妆品原料,既让茶农收入稳步增长,又扭转了青壮劳力外流困局。实践团成员结合电商知识,为油茶产品设计品牌推广方案,助力这一 "红色物产" 焕发新活力。
校地协同发力,青春担当书写振兴答卷
香山村的实践是陕工大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长期以来,学校定期组织师生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此次 "三下乡" 活动更是精准对接当地需求:针对黄牛养殖缺技术、少渠道的问题,提供新媒体营销与规范化管理建议;围绕油茶产业升级,探索 "红色文旅 + 绿色产品" 融合路径。
实践团成员表示,5 天的下乡经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不仅增长了服务基层的本领,更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念。香山村党支部书记感慨:"大学生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为我们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注入了关键动能,校地携手一定能让香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此次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架起校地协同的桥梁,既激活了香山村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服务 "三农" 的责任担当。陕工大将持续深化与乡村的对接合作,让更多学子在田野间锤炼本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