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工大 “三下乡” 实践团解码安康的生态、文脉与产业新生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5-07-23 浏览:

秦巴山深处的振兴密码

 —— 陕工大 “三下乡” 实践团解码安康的生态、文脉与产业新生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晨雾漫过秦巴山的脊梁时,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链动安康 商贸筑梦” 实践团的脚步声,正踏碎香山村的寂静。2025 年 7 月,这支由商贸与流通学院学子组成的队伍,用十余天时间穿越安康的博物馆与山野 —— 在玻璃展柜里读懂生态与文脉的千年智慧,在油茶园与黄牛养殖场里触摸产业振兴的脉搏。他们的实践,恰是一部写在秦巴大地上的 “乡村振兴观察笔记”。

博物馆里的振兴启示:从鎏金铜蚕到绿水青山

7 月 12 日的安康博物馆,光与影在 “天赋安康” 展厅交织。当实践团成员的目光落在那枚 5.6 厘米的鎏金铜蚕上时,队长忽然读懂了 “一带一路” 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及它的深意 —— 这枚汉代文物身上,缠裹的不仅是蚕丝,更是一条穿越千年的产业基因链。

“石泉县的老乡们,正把老祖宗的手艺做出新花样。” 讲解员指着展柜旁的产销数据,2023 年当地 1.2 万农户靠蚕桑增收,桑葚果酒、蚕丝面膜远销 19 国,富硒技术让千年蚕桑手艺重焕生机。实践团成员邵佳祥在笔记本上写下:“传统产业的振兴,是让老技艺学会‘说新话’。”

转过展角,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展区的沙盘前,移民搬迁的微型房屋与生态补偿流程图在灯光下格外清晰。“给北京供一江清水” 的承诺背后,是退耕还林的铁锹与工厂搬迁的卡车。“这不是牺牲,是把‘好山好水’变成‘真金白银’的智慧。” 队员王喆熙望着汉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数据,突然明白乡村振兴的底色,从来都是对自然的敬畏。

二层 “脉源安康” 展厅里,40 厘米的新石器时代石斧沉默伫立,24 件南朝部曲徒附俑组成的汉江商队陶俑群引吭高歌。“从先民劈山的石斧,到商船的号子,安康人‘兼收并蓄’的基因,不正是今天产业需要的开放心态吗?” 实践团的讨论声,在展柜间轻轻回荡。

油茶园里的新生:一片叶子的红色记忆与绿色未来

7 月 9 日的香山村,500 亩油茶园在秦巴山间铺成碧浪。细碎的白花落在实践团成员的肩头,园区负责人指尖划过饱满的黄果,打开了一段藏在茶叶里的历史:“1934 年红军长征过这儿,百姓用茶油给伤员消炎,周总理都称它‘救命油’。”

阳光下,实践团的直播设备架在茶树间。镜头里,负责人举起茶油瓶:“这油 226℃才冒烟,不饱和脂肪酸比橄榄油还高 90%,能直接喝呢!” 弹幕里涌来好奇的提问,有人问价格,有人打听购买方式。这场直播,让香山村的油茶 —— 这个全国仅三处可规模化种植的稀缺品种,第一次被山外的人如此清晰地看见。

“光有好东西不够,得让老乡们赚到钱。” 负责人的规划里,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以后搞‘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采茶季每人每天能多赚几十块,年轻人就不用往外跑了。” 实践团成员一边记录,一边盘算:“我们可以帮忙做电商运营,把桑葚果酒的成功经验搬过来。”

风吹过茶园,带着茶油的清香。这片曾滋养过红军的土地,正借着一片叶子的力量,长出新的希望。

黄牛养殖场的破局:一头牛的困境与出路

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草木香里,刘场长蹲在牛栏边,看着小牛犊啃食带着晨露的青草。“咱这牛吃的是没打药的草,喝的是山泉水,肉香得很。” 他黝黑的脸上笑纹舒展,可一说起销路,眉头又拧成了疙瘩:“山路远,收购商总压价,好肉卖不出好价。”

实践团成员跟着刘场长转遍了养殖场,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交通像道无形的墙,把牛肉挡在山里;老经验撑不起现代养殖,防疫、育种都是短板;村里年轻人少,会养牛的不懂电商,再好的肉也 “吆喝” 不出去。

“我们来想办法!” 实践团的年轻人动起了脑筋。他们教刘场长开直播,让镜头对准啃草的黄牛和山间的晨雾;整理现代养殖手册,把防疫知识写成 “土话”;还计划帮村里注册 “香山黄牛” 品牌,用快递把分割好的牛肉送出山。

几天后,当刘场长在直播间里笨拙地回答 “牛肉怎么卖” 时,实践团成员在一旁悄悄点赞。直播间里的询问越来越多,像一颗颗种子,落在了山外的土地上。

青春的脚印: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落笔

离开安康那天,实践团的队旗在博物馆露台猎猎作响。从鎏金铜蚕到油茶果,从石斧到黄牛,他们忽然明白:乡村振兴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鎏金铜蚕吐出的产业链,是茶油里的红色记忆,是黄牛蹄下的新路。

 

秦巴山的暮色里,实践团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但那些留下的东西正在生长:博物馆里的生态智慧,正变成香山村的产业实践;年轻人的知识,正化作山间的路、云端的销路。

“三下乡” 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 让沉睡的历史醒来,让自然的馈赠发光,让青春的力量,真正种进乡村的土壤。

 


责任编辑:周野
相关文章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河北省唐山市,先后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唐山抗震纪念馆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铭记苦难辉煌,感悟精神伟力 在 唐山抗震纪念馆, 实践队员们通过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回顾了1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二冶”)开展调研走访,深化校企合作,共探绿色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育新才 校企协同促转型 在

黑土金豆绘振兴,西农青春赋新能

黑土金豆绘振兴,西农青春赋新能

为深入了解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校社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新路径,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豆志耕耘赋能振兴”调研考察团前往黑龙江省嫩江市,开展了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田间地头,探寻大豆种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