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当七月的风掠过秦巴山脉,汉江浪涛里跃动着千年文脉的回响。7 月 9 日至 12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链动安康 商贸筑梦” 实践团踏遍安康山水,从博物馆的青铜古意到油茶基地的碧浪千重,从纺织车间的机杼声声到产业链上的青春智慧,以 “三下乡” 之名,解码乡村振兴的安康答案。这不是一场寻常的实践,而是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 —— 与先民的石斧对话,与红军的茶油对话,与新时代的产业对话,在 5W1H 的坐标里,勾勒出自然与人文共生、传统与创新共舞的振兴图景。
谁(Who):一群叩击振兴之门的青春使者
这支由商贸与流通学院学子组成的实践团,带着专业学识与赤子之心而来。他们中,有记录产业细节的调研者,有操持直播助农的宣传者,有为企业献智的规划者。队长一句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的豪情,道出了这群青年对乡村振兴的担当 —— 他们不是旁观者,而是躬身入局的 “振兴译者”,要把安康的生态密码、文化基因、产业潜力,翻译成可触摸的发展动能。
何时何地(When & Where):七月安康,处处皆课堂
时间的指针定格在盛夏七月。9 日,实践团首站扎进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500 亩油茶园如碧毯铺展秦巴山间;12 日,他们转身踏入安康博物馆,在 “天赋安康” 与 “脉源安康” 展厅穿越千年;同日,又深入中国西北纺织服装产业城与陕西聚福汇源纺织工厂,在机声轰鸣中触摸产业脉搏。从山间茶园到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从生产车间到直播镜头前,安康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读懂乡村振兴的鲜活教材。
做了什么(What):三重实践,叩问振兴本质
博物馆里读 “振兴源”:从铜蚕到产业链的千年跃迁
安康博物馆的展柜里,一枚 5.6 厘米的鎏金铜蚕静静卧着,却似有千钧之力。这枚汉代文物,曾被习近平主席在 “一带一路” 峰会上提及,恰是安康蚕桑产业的千年图腾。实践团成员在虚拟林间的金丝猴、仿真芦苇丛的朱鹮间驻足,更在石泉县的产业数据前凝神:2023 年,1.2 万农户因蚕桑增收,桑葚果酒、蚕丝面膜远销 19 国。老手艺借富硒技术重焕生机,恰如汉江奔涌不息 —— 这是 “天赋安康” 的答案:生态不是负担,是可转化的绿色财富。
二层展厅里,40 厘米的新石器时代石斧劈开过混沌,南朝部曲徒附俑群再现 “黄金水道” 的号子,战国柳叶剑与楚式玉璧共诉 “兼收并蓄” 的文脉。“从石斧到商队,安康人的基因里就刻着‘闯’与‘融’!” 成员的感叹,点出 “脉源安康” 的启示:文化不是陈列,是可激活的精神动能。
油茶林间写 “产业诗”:从救命油到富民链的百年跨越
香山村的油茶树枝头,黄果与白花相映,藏着两段滚烫的历史。负责人指着果实道:“1934 年红军过此,百姓以茶油疗伤员,周总理赞为‘救命油’;江西婚俗里,它是护佑母婴的‘月子油’。” 实践团成员操起直播设备,将这 “226℃无烟”“90% 不饱和脂肪酸” 的珍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更动人的是产业蓝图:“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将让采茶人日增收翻倍,青壮劳力不再远走他乡;果榨油、花观光、壳做化妆品 ——“一棵树从头到脚都是宝”。当直播镜头扫过漫山碧浪,成员们懂得:乡村振兴,是让每片叶、每颗果都连着富民的链条。
纺织车间绘 “赋能卷”:从针线到品牌的今朝突破
陕西聚福汇源纺织工厂的车间里,机杼声与青春思维碰撞出火花。实践团成员细看从原料检测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与工人聊工艺,与管理层论市场。针对企业困境,他们献出 “多元消费需求适配方案”,更以实际行动下单采购,为品牌跃升添力。
“从纱线到成衣,差的不是手艺,是把‘安康造’喊响的智慧。” 成员的话,道出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共振:专业不是纸上谈兵,是可落地的振兴利器。
为何与如何(Why & How):以青春之力,续振兴长卷
为何而来?为探寻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 —— 不是简单的修路建厂,而是让生态基因活起来、文化根脉壮起来、产业筋骨强起来。如何做?实践团给出了青年答案:在博物馆里解码历史,把千年智慧转化为发展思路;在田间地头架起桥梁,用直播让山货走出大山;在生产车间贡献学识,让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需求。
当实践团的旗帜在安康博物馆露台猎猎作响,汉江的风裹着秦巴的绿、古铜的韵、茶油的香、棉线的暖,扑面而来。这风里,有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 的豪情,更有青年 “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壮志。陕工学子的三下乡之路,恰是无数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缩影:以学识为笔,以实践为墨,在祖国大地上,正写下最豪放的振兴诗篇。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
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河北省唐山市,先后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唐山抗震纪念馆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铭记苦难辉煌,感悟精神伟力 在 唐山抗震纪念馆, 实践队员们通过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回顾了1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二冶”)开展调研走访,深化校企合作,共探绿色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育新才 校企协同促转型 在
为深入了解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校社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新路径,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豆志耕耘赋能振兴”调研考察团前往黑龙江省嫩江市,开展了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田间地头,探寻大豆种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