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袁景琪)秦巴山脉的七月,总带着几分慷慨的热忱。青山如黛,绿水含烟间,陕西工大商贸学院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身影,正循着风的轨迹,在汉滨区的土地上写下青春与乡村的对话。7 月 9 日至 10 日,这支年轻的队伍先后走进流水镇香山村油茶基地与安康市电商服务中心,以脚步丈量土地,以智慧联结城乡,在 “三下乡” 的征程里,解锁乡村振兴的密码。
碧浪千层藏岁月,一茶润透百年心
7 月 9 日的香山村,500 亩油茶园正铺展成流动的绿海。细碎的白花缀在枝叶间,像撒落的星子;饱满的黄果沉甸甸坠着,似凝了一整个夏天的阳光。这不是普通的茶园 —— 作为全国仅三处可规模化种植的稀缺油茶基地之一,它扎根在秦巴山区的弱酸性土壤里,带着 30 年科技驯化的坚韧,把曾经的种植瓶颈,熬成了如今层叠起伏的碧浪。
“你们看这果,藏着两段光阴呢。” 园区负责人抚过枝头的油茶果,指尖仿佛触到了八十余年前的温度。1934 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地,缺医少药的绝境中,百姓捧出的茶油成了伤员的 “护身符”,周恩来总理那句 “救命油” 的赞叹,早已融进茶树的年轮。而在千里之外的江西,传统婚俗里新娘嫁妆中那 20 斤茶油,又让它多了个温柔的名字 ——“月子油”,一滴一滴,护佑着 generations(世代)的母婴安康。
阳光下,茶果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在诉说更动人的奇迹。“226℃高温下依旧无烟,这是它的骄傲。” 负责人的声音里带着自豪,90% 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橄榄油还高出六个百分点,让它成了唯一能直接饮用的食用油。这哪里是果实?分明是大自然写给秦巴山的健康诗行。
直播声里传新韵,一树激活万民生
午后的茶园,多了几分热闹。实践团的直播设备架在茶树旁,镜头里,翠绿的枝叶与负责人的讲述交织成生动的画卷。“未来,我们要让每片叶子都生金。” 负责人对着镜头承诺,眼底映着产业链延伸的蓝图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的模式将把茶农紧紧连在链条上,采茶季的汗珠会变成更厚实的收入,全年增收的数字能留住外流的青壮劳力;果实榨油,花朵引客,果壳炼妆,这棵 “铁杆庄稼”,要让 “从头到脚都发光”。
离园时,负责人望着漫山茶树的背影,那句 “盛产期超过百年” 的慨叹,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是啊,百年茶树,恰如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从历史深处来,向未来远方去,而实践团的直播镜头,正把这份沉甸甸的希望,传向更远的地方。
数潮涌动处,一链串起城乡心
次日清晨,实践团的脚步踏入安康市电商服务中心。玻璃展柜里,富硒水泛着微光,鱼干与毛绒玩具静静陈列,每一件展品都藏着 “数字” 的密码。讲解员叶同志的话语如清泉:“安康的富硒水,藏着大自然的馈赠,而电商,正让这份馈赠走得更远。”
座谈室里,张部长的分享掷地有声:“电商早已不是简单的买卖,是让乡村跳上数字时代脉搏的引擎。” 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的兴起,正为安康打开一扇扇窗。实践团的同学们听得入神,专业知识在这一刻有了具体的模样 —— 他们要为富硒水做 “健康溯源” 小程序,让每一滴水的旅程都清晰可见;要给鱼干穿上 “情感化包装”,让乡愁随滋味一起抵达餐桌;要为毛绒玩具设计盲盒,让大山的匠心撞上年轻的欢喜。
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同学们的笔记本上,那些关于 “数字赋能” 的规划,正与昨日茶园的绿浪遥相呼应。原来乡村振兴从不是单行道,一边是青山里的 “铁杆庄稼” 扎下深根,一边是数字的浪潮架起桥梁,一实一虚,刚柔相济。
两日的行程,如同一颗投入秦巴山区的石子,荡开的涟漪里,有红色基因的传承,有绿色产业的勃发,更有数字浪潮的奔涌。商贸学子的脚步,踏过油茶园的晨露,拂过电商中心的屏幕,把 “三下乡” 的青春誓言,写进乡村振兴的大地诗行。
风再起时,香山村的茶果该又饱满了几分,安康的电商包裹正奔赴四方。而那支年轻的实践团知道,乡村振兴的答案,从不在书本里,而在这青山绿水间,在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次提笔规划、每一次为土地呐喊的热忱里。这,便是三下乡的意义 —— 让青春与土地共振,让梦想与振兴同频。
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桑榆影忆,岁月共话”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南程村开展以“时光印记,温暖相伴”为主题的助老公益摄影活动。通过为乡村老人拍摄高质量生活影像,弥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7日,材料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云雾缭绕的中条群峰,在抗战的岁月里,是战士眼中家的方向,也是誓死捍卫的防线。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造物,更升华为
近日, 为深挖关中麦作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生逻辑,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中华农耕文明根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含情麦脉”实践团深入关中杨凌、宝鸡、铜川、西安四地开展专题调研
文化乃国之重器、民族之魂,对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将贵州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加速构建多彩贵州文化强
深耕葡园育人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曹辛庄教学实践基地纪实 编辑:黄秀鲜 莫海斌 自199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创立以来,便肩负着开创中国葡萄酒高等教育、助力产业发展的使命。历经近三十载的探索与积淀,学院不仅在理论研究领域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