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安大学学生三下乡:支教调研并举助力儿童成长

长安大学 2025-07-25 浏览:

“娃们回来总念叨老师教的歌和画!”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徐望镇余王村村民王大爷指着孙子的照片高兴地说道。7月15日,长安大学支农志愿者学会汉水筑梦支教队抵达该村,开启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精细化分组运作,将教育帮扶与深度调研紧密结合。抵达当日,支教队立即投入高效运转,从后勤保障到课堂耕耘,再到深入民情的脚步,这支队伍以精细化分工与无缝协作,在余王村织就了一张温暖的支教网络。

image.png


课堂内外,守护与启迪同行。 支教组一面为陆续抵达的孩子登记信息、建立成长档案,一面化身“安全员”护送路远学生;村委会活动室内,趣味绘画、科学实验、音乐律动等课程轮番登场。队员叶满钰穿梭其间,时而俯身指导画笔走向,时而牵起低龄儿童小手轻声引导如厕,确保教学安全有序。“老师,这个泡泡像彩虹!”一名曾害羞的女孩举起科学实验成果喊道——她的绘画天赋已在个性化辅导中被悄然发掘。当课堂的欢声笑语溢出窗外,调研组的足迹正延伸至村巷深处。

image.png

脚步丈量,问需于民反哺教学。 顶着烈日骤雨,调研组叩开一户户村民家门。他们携带精心设计的问卷,深度访谈村民,聚焦其对支教活动的认知、评价与期待,倾听关于乡村教育发展的真实心声。“您觉得支教对孩子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对未来活动有何建议?”这些源自田野的鲜活声音,正通过定量统计、质性分析与对比研究被系统梳理。“村民反馈直接帮我们调整了下午的英语辅导强度,”调研组组长刘培华展示着实时共享的调研笔记,“最终的余王村教育需求报告,将让帮扶更精准。”而这份协作的底气,源自后方坚实的支撑。

image.png

三餐烟火,筑牢前行动力。 清晨五点,后勤组厨房已亮起灯火。采购当日食材、烹制三餐、餐后清扫、垃圾分类、整理公共空间……琐碎却不可或缺的事务构成了他们的日常。“让大家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才有精力服务好孩子。”负责掌勺的队员李毅笑道。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团队高效运转的基础。

image.png

严明纪律锻造团队风貌,支教队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包括禁止零食、统一作息等。每日三餐后,队员们齐声高唱象征理想与奋斗的励志歌曲,铿锵的旋律回荡在村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青春风景线,彰显着队员们昂扬的斗志与奉献的决心。目前,支教活动正稳步推进,课程参与儿童已达63人,村民访谈覆盖100余户。团队将根据调研初步反馈,动态调整后续教学重点,力求实践成果最大化惠及余王村。



责任编辑:吴天一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