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寻迹汉风遗韵 ,赓续文明薪火---陕西理工大学“汉风雅颂,薪火传芳”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原创 2025-07-25 浏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汉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7月中旬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汉风雅颂,薪火传芳”实践团奔赴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城固县、勉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团队成员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汉中时“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嘱托为指引,聚焦汉文化传承创新。深入汉中市博物馆等十余个汉文化遗址及非遗传承地开展实地调研青年学子通过“文化传播者”角色实践,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文化遗产“破圈”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青春智慧。

水韵汉风,解读文化基因。在天汉湿地公园团队结合中文专业优势,开展“汉水女神”故事讲解活动。成员们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汉水女神由来、守护一方水土的传说,将神话故事与湿地生态、汉文化起源相融合,吸引市民与游客驻足聆听。通过故事传递汉文化中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相互滋养。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游客开展问卷调查

高台遗韵,回溯大汉气象员们穿梭于亭台楼阁间,开展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历史故事讲解活动,凭借对汉史的研习,向游客讲述刘邦在此韬光养晦、谋划天下的故事,解读《石门十三品》的墨韵——“汉隶”的雄浑古朴,尽显大汉王朝的文化底气;凭栏远眺,遥想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谋略,感受汉代开疆拓土的进取精神。古汉台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大汉的风云气象,让队员们触摸到汉文化雄浑、开拓的精神质地。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汉中市博物馆望江楼前合照

绝壁通途,见证开拓雄心峭壁上的古道从史前先民的原始开凿,到汉代工匠的精巧修筑,再到历代修缮的斑驳印记,一段段栈道遗迹串联起沟通秦蜀的文明轨迹。队员们在工作人员讲解下,观察褒斜栈道上的建筑细节——木桩榫卯的巧妙结构,展现古代工匠的营造智慧;岩壁凿痕的深浅变化,映射历代开拓者的坚韧意志。透过这些遗迹,队员们探寻到先民征服天险的勇气与智慧,领悟汉文化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核。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褒斜栈道摩崖石刻

 再现辉煌,体验汉风新韵兴汉胜景以汉代建筑为蓝本,朱甍碧瓦间,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留存着大汉风韵的规制与气派。队员们徜徉于殿宇楼阁间,开展汉文化展示活动,凭借对汉史的研究,向游客讲述汉代宫廷礼仪、市井生活的故事,解读仿古建筑中的文化符号——斗拱的力学美感,尽显汉代工匠的智慧;彩绘的绚丽色彩,彰显大汉王朝的文化自信。漫步其中,遥想汉代"丝绸之路"的盛况,感受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精神。兴汉胜境的一景一物,都在诉说着汉文化的辉煌成就,让队员们触摸到汉文化博大、开放的精神质地。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身着汉服拍摄汉文化故事宣传片

汉风传承,智韵流芳武侯祠内古柏参天,殿宇庄严,留存着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历史印记。实践团队员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祠内的碑刻、匾额与塑像,追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平事迹——从《出师表》的赤诚忠谏,到“空城计”的临危智谋,再到“木牛流马”的发明创造,每一处遗存都彰显着他的忠勇与智慧。实践团成员感悟到,武侯祠是汉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出师表》碑刻,体会到"忠义"不仅是对君主的承诺,更是对家国百姓的责任;从"空城计""木牛流马"等典故,感受到汉文化中"智"的光芒和"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祠内建筑、匾额、塑像等细节,展现了汉文化的恢弘气度与细腻底蕴。大家认为,此次参观让"汉文化"变得立体可感,要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践行"忠义""智慧""担当"的价值追求。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武侯祠前合照

千年文脉,薪火代代相传。在陕西汉中城固县,实践团成员以青年视角深度对话历史遗产,在张骞纪念馆叩问丝路精神,于城固县博物馆探源青铜文明,借城固架花解码非遗智慧,并通过社区课堂播撒文化火种,完成了一场“以脚步丈量文明,以青春激活传统”的沉浸式文化传承实践。此次活动既是高校践行文化育人的生动缩影,更为新时代青年增强历史自觉、筑牢文化自信提供了鲜活范本。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城固县社区开展汉文化宣讲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陕西理工大学“汉风雅颂,薪火传芳”实践团的足迹遍布汉文化的地标与肌理——从汉水之畔的生态智慧,到古台坛庙的雄浑气象;从绝壁栈道的开拓雄心,到三国故地的忠义风骨;从宫阙市井的生活印记,到古今交融的文化新韵。

青春的脚步踏过历史的尘埃,队员们在触摸文物、聆听故事、体验民俗中,读懂了汉文化兼容并蓄的胸怀、务实进取的品格、忠诚担当的底色与生生不息的活力。实践终有终点,传承永无止境。“汉风雅颂”的薪火已在青年心中点燃,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让汉文化的智慧与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传播中持续绽放光彩,让千年文脉在薪火相传中永远鲜活、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祝雪婷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