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延安去!资源学子在延安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实践研学活动
“窑洞燃灯,照彻九州前路,延河涌浪,激荡万代初心。”延安,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烽火已远,精神犹存。到延安去,与革命先辈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寻找那段意义非凡的红色记忆、汲取前行力量,成为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追求。
7月11日,资源学院7名学子带着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前往延安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实践研学活动。他们通过场馆参观、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采访调研等,深入学习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实践队员仔细观看历史文物与资料,沉浸式体验那段烽火岁月里的信仰坚守与奋斗热忱。
在八一敬老院,实践队员认真聆听革命老战士的先进事迹。年逾九十的八路军爷爷精神抖擞地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聊起往昔的革命故事,他们眼中充满着自豪。聊到兴起时,他们与实践队员齐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资源学院2024级地质学类本科生吴紫瑶:
脚踏延安的黄土,耳畔似有先辈们的呐喊回响。在王家坪革命旧址,看着那些斑驳的枪械、简陋的纺车,才真正读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分量。当我们在抗大旧址触摸那些刻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石碑,终于明白这八个字背后是怎样的热血与赤诚。延安精神从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融入呼吸的信仰。未来路上,我会带着这份滚烫的初心,在文字里传承薪火,在行动中践行担当。
资源学院2024级地质学类本科生谭宁:
置身延安,我被这里浓郁的红色气息深深震撼。这里的一孔孔窑洞、一件件文物,都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坚守。“青年学子延安行”活动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愿以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精神,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资源学院2024级地质学类本科生马景瑞:
艳阳照耀的宝塔山,树荫庇护的杨家岭,波澜不惊的延河水。延安,这里点起了星星之火;这里飘扬着烈烈红旗;抓一把黄土,打一场腰鼓,这就是延安。枣园的灯火,跨越数十年指引着我们向前;窑洞的书桌,写下了无数伟大的理念。我们奔赴延安,赓续延安薪火,代继红色新章。愿以此微薄之身,传承延安精神,谱写新的篇章!供稿:李慧供图:潘宇航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
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河北省唐山市,先后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唐山抗震纪念馆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铭记苦难辉煌,感悟精神伟力 在 唐山抗震纪念馆, 实践队员们通过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回顾了1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二冶”)开展调研走访,深化校企合作,共探绿色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育新才 校企协同促转型 在
为深入了解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校社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新路径,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豆志耕耘赋能振兴”调研考察团前往黑龙江省嫩江市,开展了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田间地头,探寻大豆种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