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推普兴乡助发展,非遗体验促传承——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长安大学 2025-07-26 浏览:

7月21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龙井村继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以沉浸式体验形式深入了解布依族传统文化,感受乡村振兴脉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银坊探匠心:对话非遗传承人

上午,实践队走至龙井村大门,恰逢布依族拦门酒仪式。拦门酒是布依族迎宾的最高礼节,蕴含着对宾客的诚挚欢迎与美好祝福。村民们身着民族服饰,手捧米酒,唱起悠扬的敬酒歌。队员们依循当地习俗,亲身体验了这一饱含民族深情的独特礼仪,深刻感受到布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开放包容。

图 1 品尝拦门酒.jpg

图 1 品尝拦门酒

近年来龙井村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起了刺绣坊、非遗酒坊、染坊、香坊等67个工坊,实践队探访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银坊。在这里,队员们与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苗族印象”手工银饰作坊创办人张谨老师进行了交流学习。她深耕银饰制作领域多年,手上的老茧与指腹处的划痕是她精湛技艺的体现,店面中悬挂的证书与奖状是她是她卓越成就的见证。她与队员们介绍苗族银饰的历史与自己的创业史时提到:“作为苗族人,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银饰技艺,也让这份技艺能在新时代生根发芽,绽放异彩。”

图 2 体验银饰制作.jpg

图 2 体验银饰制作

在张谨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尝试了银饰制作的锻打、錾刻和打磨等环节,通过亲手实践,队员们对银饰制作的复杂性和匠人专注投入的精神有了深刻认识。此次实践不仅让队员们直观了解了苗族银饰的制作流程,更深刻体会到传承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图 3与张谨老师合影.jpg

图 3与张谨老师合影

童心筑桥梁:文体活动促交融

为促进村中各民族儿童相互了解,并创造运用普通话的实践环境,下午实践队将活动重心转向村里的孩子们,在村内组织了一场充满欢声笑语的文体活动。活动设置了游泳比赛、趣味足球和创意折纸等项目。游泳比赛中,孩子们在队员们的安全看护下尽情戏水;足球场上,奔跑追逐的身影和加油呐喊声交织成一片;折纸环节则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用巧手折出各种有趣的造型。

图 4开展丰富活动.jpg

图 4开展丰富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队员们鼓励孩子们使用普通话交流,在折纸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自己的作品,在游戏间隙还进行了简单的普通话互动教学,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此次行程进一步坚定了实践队服务乡村、促进民族团结的信念,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体验与互动是增进民族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接下来,实践队将继续为助力龙井村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团结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王嘉翔 任红成
相关文章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部署,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朱文婕、白晓帅的指导下,赴河北唐山开展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河北省唐山市,先后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唐山抗震纪念馆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铭记苦难辉煌,感悟精神伟力 在 唐山抗震纪念馆, 实践队员们通过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回顾了1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碳寻转型迹绘生态长卷,绿筑钢城梦传青春力量——长安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二冶”)开展调研走访,深化校企合作,共探绿色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育新才 校企协同促转型 在

黑土金豆绘振兴,西农青春赋新能

黑土金豆绘振兴,西农青春赋新能

为深入了解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校社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新路径,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豆志耕耘赋能振兴”调研考察团前往黑龙江省嫩江市,开展了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田间地头,探寻大豆种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