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25年7月1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周至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团在王智斌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此行,深入周至基层,用脚步丈量政府环保实效,用双眼记录乡村发展新貌。
实践团通过周至县政府公开电话及邮箱与相关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征得同意后,队员们首先前往竹峪镇政府对周至县的生态环保相关政策实行以及推广情况进行调研,了解镇政府生态环保宣传工作实况,广泛请工作人员们填写调查问卷。在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中,队员们了解到竹峪镇政府不仅有生态办这一生态文明相关部门,还遵循着一三五规划纲要进行统筹规划;同时,据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政府推行退耕还林、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实现环境保护与收入增长的双赢。周至县的治理政策既划定了生态保护的“硬杠杠”,又铺就了绿色发展的“致富路”,让村民能真切感受到“跟着政策走,日子有奔头”。
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进泥峪河村、塔庙村、鸭沟村、凤凰岭村等十余个村庄,通过走访参观、访谈村民及发放调查问卷,详细调研了这些村镇的环保状况。看到宽阔无污的路面及整洁干净的村庄,崔熙曼同学感到十分惊叹,其他队员也对乡村有着如此整洁的面貌心存疑惑。在逐村深入走访和调查后,实践团了解到村内有着各类垃圾、污染物等集中处理的政策措施,统一规划的垃圾回收站遍布各村,分类垃圾箱也随处可见。不仅如此,村民们还践行着最环保的生产生活措施。一位大爷说道:“我们这片儿都不使用地膜,秸秆都留在地里了,可以堆肥。”周至县的村庄能展现这般令人赞叹的面貌,来源于当地政府始终如一的务实作为,也正是这些既有力度又含温度的举措,让环保理念深植人心,让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了仰天河水库管理站对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并在水库周边随机访谈村民、发放问卷收集数据。随后,队员们对仰天河水库和周边的山林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下林区树木的生长状况,对库区的水质和周边的环境卫生也做了详细考察和记录。除了水库角落有少量近期即将处理的游客遗留垃圾外,湖水清澈,树木葱郁,库区安全与环保宣传工作十分扎实,安全警示栏和分类垃圾箱随处可见。仰天河水库的良好生态风貌,离不开周至县政府的严谨治理,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政策的正确、管理的用心。正是这般将环保理念落到实处的扎实举措,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愈发鲜亮,让生态保护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实践结束,实践团成员卢安心目光炯炯地说:“这次在周至看到生态保护的成果,才明白‘绿水青山’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是真真切切能靠人力一步步干出来的呀!”孟伟超补充道:“是呀,这生态路上,咱也得出份力!”生态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青年担当更需久久为功。此次周至之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见证了周至县治理绿水青山间的民生温度,更让青春力量与基层实践碰撞出环保星火。未来,这份源于田野的观察与思考,将化作更多青年投身生态保护的行动自觉,以知促行、以行践知,让绿色环保发展的种子在更广阔的乡村中生根发芽。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