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探寻大别山地区地质资源保护与乡村发展的融合路径,长安大学“岩心鉴红土・薪火传麻乡”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张家畈镇黄市坳村开展参观学习和实践调研活动,村支书余朝晖带领实践队员参观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并作调研指导。
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坐落于黄市坳村,由彭建兵院士牵头规划、地方政府统筹支持建设,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个村级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建筑面积达 700 平方米。该基地以“地球精华 大别明珠”为核心主题,系统展示地球46亿年演化历程及大别山区域地质变迁,因其专业性与独特性,长安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此设立研学基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探寻大别山地区地质资源保护与乡村发展的融合路径,长安大学“岩心鉴红土・薪火传麻乡”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张家畈镇黄市坳村开展参观学习和实践调研活动,村支书余朝晖带领实践队员参观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并作调研指导。
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坐落于黄市坳村,由彭建兵院士牵头规划、地方政府统筹支持建设,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个村级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建筑面积达 700 平方米。该基地以“地球精华 大别明珠”为核心主题,系统展示地球46亿年演化历程及大别山区域地质变迁,因其专业性与独特性,长安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此设立研学基地。
黄市坳地质文化村的建设,遵循“避免乡村同质化建设,立足人才振兴,发挥地质文化特色”的发展思路,同时,整个建设过程始终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原则。余朝晖表示,项目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地质科普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
关于未来发展规划,余朝晖向实践队介绍,黄市坳村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打造科普研学旅游路,进一步发展观光产业;二是发展“地质 +”产业,配套开发奇石、文旅产品及农特产品销售;三是聚焦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发展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这位土生土长的村支书用朴实的话语,勾勒出黄市坳村依托地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调研结束时,远眺龟峰山,地质遗迹的厚重历史与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在此交融。从地质科普基地的科学传播到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黄市坳村探索的“保护地质资源、激活乡村价值”路径,正让这座古老山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