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西安思源学院“希望树”爱心支教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鲍旗寨村举行成果汇演,集中展示支教团在当地开展教育帮扶成效。此次汇演既是对支教工作的全面总结,更是校地深化合作、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实践,为青年学子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搭建了坚实平台。
成果展示显成效,师生同台展风采
汇演现场,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成为最大亮点,充分展现了支教工作为乡村教育注入的新活力。舞蹈《你从未离去》中,孩子们用整齐的动作、真挚的情感,传递出对支教老师的感恩与依恋,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合唱《我爱你中国》以纯净的童声诠释家国情怀,支教老师的和声融入其中,形成跨越年龄的情感共鸣,彰显了青年一代与乡村少年共同的爱国热忱。
手势舞《手随乐动》将艺术教育的成果生动呈现,孩子们通过灵活的手势变化,展现出对音乐韵律的理解与掌握,体现了支教团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用心投入;朗诵《少年中国说》则以铿锵有力的语调、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让“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深入人心,展现了乡村少年在支教团引导下逐渐树立的远大志向。
支教队全体成员表演的舞蹈《我的未来式》,以饱满的热情、动感的舞姿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与现场师生形成积极互动,传递出教育帮扶中“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
此外,现场设置的作品展示区集中呈现了孩子们在支教期间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大多贴着孩子们稚嫩的留言:“这个风车要送给教我们做手工的杨老师”。这些作品不仅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更是支教团在艺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成果的生动体现。
校地协同谱新篇,深化合作共发展
鲍旗寨村党支部书记谭利均在讲话中对“希望树”爱心支教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感谢。他表示,支教团的到来为鲍旗寨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全新的视野,有效弥补了乡村教育在艺术、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短板,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热情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带队老师朱梦怡在讲话中指出,“希望树”爱心支教团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她表示,支教工作不仅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未来,“希望树”支教团将继续探索“长效化、常态化、多元化”的校地合作模式,推动支教工作与乡村研学、线上教育等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持续共享,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更多高校力量。
此次成果汇演的成功举办,不仅全面展示了西安思源学院“希望树”爱心支教团的阶段性成果,更凝聚了校地双方深化教育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共识。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希望树”将在鲍旗寨村深深扎根、茁壮成长,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和校地协同育人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