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7日下午,在闫家村党支部书记张青的联络协助下,西安思源学院大数据管理学院“青锋探乡·密境寻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市千阳县仟惠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该合作社由西秦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银惠牵头成立,这里既是李银惠老师的工作场所,也是助力残疾人就业的扶贫基地。
![]()
▲图1 拜访西秦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2 展示刺绣成品
刚踏入合作社,实践团成员便被满屋的刺绣作品吸引:墙上的花鸟挂屏色彩明快,桌上的绣品摆件针法细腻,李银惠老师的女儿正坐在桌前专注创作,丝线在指尖流转,勾勒出浓浓的乡土风情。李老师一边展示自己的代表作,一边详解西秦刺绣的历史渊源:“咱这刺绣有上千年历史了,过去农村姑娘出嫁,嫁妆里总少不了自己绣的鞋垫、枕套,一针一线都是心意。”作为技艺的守护者,李银惠老师不仅数十年如一日钻研针法,更依托合作社为残疾乡亲搭建起“技能加油站”——免费传授刺绣技艺,帮助带动20多位残疾学员掌握谋生本领,让针线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利器”。

▲图3 返乡传承人 作为年轻一代传承人,李银惠老师的女儿在合作社管理中扮演着“创新者”的角色。她向实践团介绍,自己负责合作社的市场对接与品牌推广,通过建立微信小程序、入驻电商平台,拓宽绣品销售渠道;同时引入“订单式生产”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绣品,让生产更精准。“母亲负责抓技艺质量,我来做市场和管理,这样分工效率更高。”她举例说,针对年轻客户开发的刺绣文创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都有明确流程,既保留传统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订单量逐年增长。

▲图4 制作过程 最让实践团成员难忘的,是亲手体验刺绣的环节。李银惠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丝线和绣布,从穿针引线教起,耐心示范“平针绣”“盘金绣”的基本技法:“绣的时候手要稳,线要匀,就像做人一样,踏实才能出好活儿。”同学们略显笨拙地拿起针线,在李老师和学员们的指导下,慢慢绣出简单的花草纹样。“看着自己绣出的图案,突然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思,李老师几十年的坚守太不容易了。”一位实践团成员感慨道。

▲图5 体验刺绣

▲图6 团队与“仟惠合作社合影留念”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此次走访不仅见证了西秦刺绣的艺术价值,更感受到非遗传承与扶贫助困结合的温暖实践。同学们亲手体验的过程,让“保护非遗”从抽象概念变成了真切感受。未来,实践团将整理此次见闻,通过校园分享、线上推广等方式,让更多人关注西秦刺绣的传承故事,为传统技艺的活化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