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思源学院大数据管理学院“青锋探乡·密境寻真”调研团拜访西秦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银惠老师

原创 2025-07-29 浏览:

2025年7月17日下午,在闫家村党支部书记张青的联络协助下,西安思源学院大数据管理学院“青锋探乡·密境寻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市千阳县仟惠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该合作社由西秦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银惠牵头成立,这里既是李银惠老师的工作场所,也是助力残疾人就业的扶贫基地。

▲图1 拜访西秦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2 展示刺绣成品

刚踏入合作社,实践团成员便被满屋的刺绣作品吸引:墙上的花鸟挂屏色彩明快,桌上的绣品摆件针法细腻,李银惠老师的女儿正坐在桌前专注创作,丝线在指尖流转,勾勒出浓浓的乡土风情。李老师一边展示自己的代表作,一边详解西秦刺绣的历史渊源:“咱这刺绣有上千年历史了,过去农村姑娘出嫁,嫁妆里总少不了自己绣的鞋垫、枕套,一针一线都是心意。”作为技艺的守护者,李银惠老师不仅数十年如一日钻研针法,更依托合作社为残疾乡亲搭建起“技能加油站”——免费传授刺绣技艺,帮助带动20多位残疾学员掌握谋生本领,让针线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利器”。

▲图3 返乡传承人        作为年轻一代传承人,李银惠老师的女儿在合作社管理中扮演着“创新者”的角色。她向实践团介绍,自己负责合作社的市场对接与品牌推广,通过建立微信小程序、入驻电商平台,拓宽绣品销售渠道;同时引入“订单式生产”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绣品,让生产更精准。“母亲负责抓技艺质量,我来做市场和管理,这样分工效率更高。”她举例说,针对年轻客户开发的刺绣文创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都有明确流程,既保留传统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订单量逐年增长。

▲图4 制作过程        最让实践团成员难忘的,是亲手体验刺绣的环节。李银惠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丝线和绣布,从穿针引线教起,耐心示范“平针绣”“盘金绣”的基本技法:“绣的时候手要稳,线要匀,就像做人一样,踏实才能出好活儿。”同学们略显笨拙地拿起针线,在李老师和学员们的指导下,慢慢绣出简单的花草纹样。“看着自己绣出的图案,突然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思,李老师几十年的坚守太不容易了。”一位实践团成员感慨道。

▲图5 体验刺绣

▲图6 团队与“仟惠合作社合影留念”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此次走访不仅见证了西秦刺绣的艺术价值,更感受到非遗传承与扶贫助困结合的温暖实践。同学们亲手体验的过程,让“保护非遗”从抽象概念变成了真切感受。未来,实践团将整理此次见闻,通过校园分享、线上推广等方式,让更多人关注西秦刺绣的传承故事,为传统技艺的活化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任雨婷 李娜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