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红纸承文脉 青春续薪火 —— 长安大学麻城剪纸非遗实践行

长安大学 2025-07-29 浏览:

为深入践行文化传承使命,让青春力量在非遗保护中绽放光彩,2025年7月13日,长安大学“岩心鉴红土·薪火传麻乡”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湖北省麻城市三河口镇,寻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刘锦荣,在剪纸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感悟文化力量,在匠心传承中探寻文化振兴路径,在实践探索中明晰青年担当。

聚焦传承与振兴:剪纸的时代价值

在探讨传统技艺的现代发展路径时,刘锦荣女士强调:剪纸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不可复制的独特性,三河剪纸这门手艺始终扎根麻城红土,记录着一方百姓的生活印记。近年来,当地政府多措并举:为剪纸创作提供空间、推动“非遗进课堂”、支持剪纸元素融入乡村文旅及特色文创产品开发,不仅为村民开辟了增收渠道,更浓厚了乡土文化氛围,增强了村镇凝聚力。这些实践生动证明:非遗不仅是陈列馆里的老物件,更能成为乡村振兴的 新引擎

图片 2_compressed (1).jpg

青年担当:文化传承的生力军

谈及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刘锦荣女士对大学生群体寄予厚望。青年学子是赓续文化薪火的主力军,她殷切期望大学生能主动担当,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关注者、沉浸体验者和创新传播者,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分享见闻感悟,将这份独特的文化之美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让老手艺接上地气更接上朝气

图片 4_compressed.jpg

实践体验:纸上技艺的切身感受

访谈结束后,实践队员在刘锦荣女士的指导下开启剪纸体验环节。她细致示范了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纸张折叠技巧及运刀要领。随后,队员们凝神运剪,尝试剪制“花朵”与“喜”字图案。手起纸落间,队员们深切体悟了传统剪纸方寸间的匠心独运与精妙入微,更加坚定了守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信念。

图片 5_compressed.jpg

非遗焕发时代新生、实现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与青年力量双向奔赴。青年学子作为肩负时代使命的群体,更应积极关注、守护和传承这些文化瑰宝,结合自身所学,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周美邑 刘怀舒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