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探寻牛肉面文化脉络,传承陇上舌尖非遗
为挖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守护兰州牛肉面这一舌尖上的非遗,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 “匠心传艺,薪火相传” 暑期实践团奔赴兰州,走进兰州牛肉面博物馆,在一碗面的 “前世今生” 里,解码传统美食的传承密码。
初遇博物馆:翻开饮食文化长卷
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红马甲,步伐轻快地迈进兰州牛肉面博物馆。古色古香的建筑门头,搭配着刻画拉面场景的生动浮雕,无声诉说着牛肉面的历史底蕴。走进馆内,陈列有序的展品如时光拼图——新石器时代研磨面粉的石器,静静诉说着面食起源;近代的老照片、旧票据,串联起牛肉面从街边烟火到城市名片的发展轨迹。成员们放缓脚步,跟随讲解员的声音,探寻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标准背后的匠心,在岁月沉淀中,触摸这碗面承载的文化厚度。
深度体验:触摸非遗传承温度
在博物馆展区,实践队沉浸式感受牛肉面的文化脉络。透过玻璃展柜,泛黄的粮票、旧版牛肉面经营执照,见证着时代变迁中牛肉面的发展;墙上的老海报、老照片,定格了往昔街头巷尾牛肉面飘香的烟火气。成员们围在拉面技艺展示区,观察面团在师傅手中如何经 “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 变成细如发丝的面条,从 “蓬灰水调制”“拉面七步法” 等传统技艺里,读懂兰州牛肉面作为非遗的独特魅力。
馆内配套的传统风格餐厅里,人头攒动的用餐场景,让成员们直观感受牛肉面在当代的活力。成员们品尝正宗牛肉面,从汤的醇厚、面的劲道中,体会传统工艺对口感的塑造,也看到非遗美食如何融入日常,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味觉纽带。
青年行动:让非遗 “面” 貌焕新
探访结束,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大家认识到,兰州牛肉面不仅是味蕾享受,更是承载陇原文化、匠心理念的非遗符号。接下来,团队将发挥高校青年力量,通过制作文化科普短视频、设计牛肉面主题文创,把兰州牛肉面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还计划联动校园食堂,开展 “非遗牛肉面体验日”,让同龄人近距离感受这份传统美食的魅力,助力兰州牛肉面非遗文化在新时代 “活” 起来、传下去。
此次兰州之行,是实践团 “非遗美食探寻” 的重要一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实践队将以牛肉面为起点,持续关注饮食类非遗传承,用青春创意为传统美食赋能,让舌尖上的非遗,在青年接力中延续烟火气、绽放新光彩 。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