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领略超级工程前沿技术的独特魅力,展望“交通强国”战略的宏伟蓝图,7月19日上午,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张靖皋长江大桥ZJG-A1项目场地与智慧管理指挥中心观摩学习。
团队合照
张靖皋长江大桥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建设的过江通道项目,落实了长三角一体化,贯通苏州张家港市、泰州靖江市和南通如皋市,是江苏省跨江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全长约 29.85公里。其中,跨江段全长7.859公里,包括两座航道桥,分别为主跨2300米的南航道桥和主跨1208米的北航道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悬索桥。2025年5月,大桥南航道桥南主塔中横梁已成功合龙,项目整体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8年建成。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锚碇主塔
走近施工现场,尚未竣工的主塔已高达260米,与富有建筑美学的辅塔一同,牢牢抓住了实践队员们的视线。继续向前,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副总工、张靖皋项目常务副总工黄修平带领队员们走向主塔。黄修平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六大首创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为这座世界级悬索桥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令人瞩目的是,该桥一举创下了六项世界纪录。
张靖皋长江大桥ZJG-A1项目场地
黄修平向实践队员介绍
参观完大桥施工现场,队员们来到张靖皋大桥智慧管理指挥中心观摩学习。智慧管理指挥中心主要由序厅、科技创新、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绿色低碳中心、智慧工地、张靖皋文化、党建文化、BIM中心等板块组成,对大桥的施工过程、技术应用和关键技术与创新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张靖皋大桥模型
张靖皋长江大桥工程规模大、桥梁跨径大、施工难度大、大型装备多、安全风险高,缺乏相应的建设经验及技术标准。项目副经理周宴平同实践队员说,大桥建设所用的六项世界首创技术聚焦设计、施工、养护全过程,针对工程建设实际,开展70余项专题研究与技术论证,攻克多项“专、尖、特、精”桥梁建设前沿引领技术建设软弱地基上建设超大跨度悬索桥,帮助大桥创下六项世界之最。
周宴平介绍首创技术
“大桥建在长江上,施工时要格外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讲到项目施工时,周宴平很是感慨。建设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所有污水进行收集,确保无污染排放及循环利用。“我们希望张靖皋大桥打造的是百年工程。这个工程目标的实现就是每一步都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先进的设备和严格的检测流程,保障了混凝土等关键材料的质量和耐久性。每一项先进技术的应用,都在践行全过程的标准化建设。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张煜洋采访了黄修平,他提到了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各类挑战——从锚碇建造到索塔安装,技术挑战贯穿施工全程。面对重重考验,项目团队攻坚克难,施工过程安全可控。访谈最后,黄修平勉励同学们:既要扎实学好理论知识,在日常学习中锤炼勇于钻研的品格;更要注重将理论融入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
采访照片
盛夏骄阳,江涛奔涌,长桥之侧,钢铁经纬贯云巅。从施工现场到智慧管理指挥中心,队员们直面世界级特大跨悬索桥的艰巨工程,深刻领悟到“弘毅明德,笃学创新”校训背后的行业责任与时代使命。未来,实践队员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实践收获与前辈的殷切嘱托,以坚定的步伐,在建设交通强国、绘就壮丽山河的伟大征程中,努力书写属于长大人、属于中国新一代工程师的辉煌篇章!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