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白骨无声昭国难,青春有诺振民魂|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侵华日军南

2025-07-31 浏览:

为深刻领会历史厚重,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青年家国情怀,2025年7月23日,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场意义深刻的实践活动,旨在让队员们铭记历史,筑牢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入口处,一组组雕塑生动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百姓流离失所、惨遭迫害的场景,队员们驻足凝视,透过这些雕像,仿佛看到了同胞们绝望的眼神,感受到他们所遭受的痛苦与恐惧,内心充满了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以及对侵略者暴行的无比愤慨。

图片

走进展馆,遗骸陈列室内,一具胸骨碎裂的遗骸侧卧如眠,肋骨间嵌着锈蚀的弹头;孩童颅骨上圆形的孔洞,凝固了处决的残忍。玻璃展柜中,中山码头集体屠杀的罹难者名册已泛黄卷边,墨迹洇开的“张王氏”“李丫头”等无名氏称谓,刺痛着每个注视者的神经。最锥心处当属遗书墙——夏淑琴全家绝笔旁,九岁孩童歪斜的“娘疼”二字。当队员们走到镌刻着“300,000”字样的墙体前,那串鲜红的数字如同一把重锤,反复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这不是冰冷的统计数据,而是30万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是30万个家庭的破碎,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三十万亡灵的血泪,已渗入民族的基因。

图片

然而,在绝对黑暗中,依然有微光刺破长夜。约翰·马吉牧师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影像,让世界首次惊觉南京的炼狱真相;明妮·魏特琳女士以柔弱之躯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撑起一方庇护的天空;更有普通市民在死亡阴影下彼此扶持的零星暖意。这些微光虽细弱,却是民族精神未曾熄灭的证明。正如拉贝日记所书:“在无法想象的恐怖中,人性辉的碎片仍存。”

图片

尾厅的“声音地窖”:俯身贴近听音孔,田中军吉战犯法庭供述的颤抖录音、松井石根手书的谢罪文、联合国宣布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宣告声层层交叠——真相终将刺透谎言铁幕。

图片

最后,实践队员们踏入了“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大量的档案、报纸、书信相互印证,构成了南京大屠杀的沉痛记忆。加害者的自白与被害者的血泪在展柜中无声对峙,队员们神情肃穆,倾听者来自那段历史的呐喊。

图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锚定。和平广场上摇曳的烛光,象征着永不熄灭的希望。

图片

走出馆区,队员们的心情虽沉重,目光却更加坚定。真正的缅怀在于行动,在于将历史的悲鸣转化为珍爱和平、捍卫和平的自觉。队员们将带着这份对和平的珍视与对未来的责任感,在各自的领域脚踏实地,以青春之我,贡献于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让和平的阳光普照人间。



责任编辑:罗艺轩 相欣宇 胡杰闻 周崟堃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