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源石深处的芬芳:贺兰山下的土地信仰与葡萄酒之魂

2025-08-01 浏览:

贺兰山东麓的风,裹着八月骄阳的温度,吹动源石酒庄葡萄园里层层叠叠的绿叶,也吹动了我们这群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子的衣角。2025年7月28日,我们站在灰白色的砾石滩上,眼前巨大的矿坑岩壁沉默矗立,而藤蔓却在石缝间迸发着不可思议的绿意。这第一眼的震撼,无声地道破了我们此行的真意:我们不仅要探寻杯中美酒的酿造奥秘,更要触摸这片土地如何在伤疤之上孕育芬芳,感受那些默默耕耘的酿酒人,如何用双手和汗水,赋予大地深沉的回响。

每一步深入,光线渐暗,暑热被隔绝在外,空气中弥漫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隐约的陈年酒香。指尖划过坑壁粗糙冰凉的岩石纹理,仿佛能触碰到历史的沧桑。“看,这就是我们的‘自然酒窖’,工作人员的语气带着珍视,“它几乎不耗电,一年四季保持着最适宜葡萄酒沉睡的温度和湿度,让时光在里面静静地打磨风味。”抬头望去,阳光从坑口斜射而下,照亮了码放整齐的橡木桶,光影在石壁上跳跃,美得如同一座供奉着岁月和匠心的地下圣殿。这片废弃矿坑的涅槃重生,让我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领悟到:所谓的“风土”,并非冰冷的术语,而是一种人与自然对话、共生、互相成就的智慧与力量。

 

image.png

重新回到地面,走进被砾石覆盖的葡萄园。经理自然地蹲下身,像是和老朋友打招呼一样,随手捧起一把灰白的砂土:“这地儿,看着贫,可硬气!葡萄根要想活下去,就得使劲往下扎。”贫瘠反而成就了果实的浓缩与坚韧。为了滋养这片倔强的土地,酒庄选择了最朴素的方法:葡萄垄间,紫云英开出一片片紫色的小花海;成熟时,它们被翻入土壤,化作滋养藤蔓的春泥;牛羊的粪便,经过发酵,变成最天然的“营养汤”。“土地不会骗人,”赵师傅搓着手里的泥土,眼神质朴而坚定,“你真心实意对它好,它回报你的,就是葡萄藤的健壮,就是果子的好味道。”看着他弯腰检查每一片叶子,耐心修剪多余的枝蔓,我们这群习惯了书本理论的学生,第一次感受到了那份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沉甸甸的“土地信仰”。农人的掌心温度和日复一日的躬身实践,才是风土最动人的注脚。


责任编辑:武颀涵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