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智慧农机遍地走 人才活水润田畴 ——槐北村新时代乡村振兴访谈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08-02 浏览:

在陕西省宝鸡市陈村镇槐北村,一条从家庭养猪业延伸发展中构建起的新型产业链正在悄然重构槐北村的乡村发展格局:新兴智慧农业科技赋能传统畜牧业;外部激励与思想引领结合激发农村学子学习动力,全方位发力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近日(2025年7月20日至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团队“青槐致远队”深入该村实地考察调研,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凌云讲述这个偏远落后乡村的振兴发展“密码”。

clip_image002.jpg

(槐北村书记接受三下乡队员采访)

改革开放初期的槐北村,曾面临着“离城远,缺资源”的发展困境。“村民靠年节杀猪换油盐,一年最多养两头猪。”村书记回忆。40余年间,村民自发的开展学习,调研,最终探索出了一条突围路径:从家庭散养转向集约化养殖,扩大养殖规模;引入新设备新技术,改善养殖条件,实现降本增效;响应国家号召,探索建立“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截至目前,畜牧产值占村经济支柱70%以上,其他基于“菜饲畜沼肥”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则为该村贡献了大量的附加产值。“没有区位优势,就在地头刨希望”村支书语气坚定。如今,连片的现代化养猪场映衬着不远处的有机肥加工厂,暗示着槐北村振兴道路的光明未来。

clip_image004.jpg

(三下乡队员参观学习槐北村化肥工厂)

进入村口,鲜艳的槐北小学教学楼格外醒目。这份重视教育的传统,深植于槐北人民的集体记忆。上世纪九十年代,正在那个村庄发展的瓶颈期,村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最终克服层层困难,建起了第一所村小。在当今槐北村发展欣欣向荣的新时代,村委更是设立了专项奖学金,对考入一本院校的学子给予现金奖励。同时,在教育中,槐北村更是将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本地“孝善文化”纳入了校本课程教育青年学子。通过设立长效奖励机制与发扬传统文化加强思想引领并重,槐北村成功激发了青年学子的学习内生动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才。在采访过程中,村书记反复向我们强调:“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人的精气神”。

在槐北村的现代化养猪场中,经济作物温室中,一台台传感器实时反馈着各项生产数据,一个个终端实时调整着各个控制参数。但在这欣欣向荣的科技推广度下,却藏着一条艰难的智慧农业科技科普推广道路:农业从业者普遍老龄化程度高,导致智慧农机“配了也不会用”;既懂农业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科研院所专利成果与乡村平台之间存在“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面对这些挑战,槐北村主动破题:主动对接高校,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把村庄变成“科技示范田”;开办“田间学校”阶梯式培养农民,提高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赋能智慧农业科技推广;开设博士后工作站,吸引高素质人才来到乡村,扎根基层。讲到这里,村书记自豪的告诉我们,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槐北村已经成为了“全国科技推广示范村”

clip_image006.jpg

(槐北村经济作物种植温室)

“张书记是个能人嘞。”当我们采访一位老农户时,她这样朴实的赞扬道,“以前咱自家养猪,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张书记带咱们这么一搞,每年分红也多啦,村里环境也好啦,连带着娃娃们也享福。我孙子去年考上研究生,村里直接奖励了三千块钱呢!”村民朴实的话语里,埋藏着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无限感激与期望。

在我们深入槐北村的采访调研中,我们触摸到了乡村振兴的内生机制:产业升级需要耐心沉淀40年,而一台智慧农机的落地可能只需要40天。如何让慢功夫与快科技同频共振?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带着一颗赤诚之心扎根基层农业生产的大学生身上——当他们把来自知识与技术的新鲜血液注入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时,一幅新时代现代化乡村的美丽画卷,就在我们的面前展开。


责任编辑:申展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 2503 团支部开展多馆联动红色革命

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在实地走访中触摸革命历史、感悟,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同学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参观当地革命纪念馆,先后走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哈达铺革命长征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杨虎城将军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深耕产学研融合,砥砺创新新征程

为深入践行学校产学研融合的教育理念,拓宽团员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2503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前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团员们先后走进科研平台、创新展厅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在交流互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③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号召,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2025年7月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怀揣着满腔热忱,走进鸿凤村黄桃基地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 在黄桃基地里,实践团成员化身“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镜语乡音·情暖乡梓”①丨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镜语

七月流火,青春如歌。2025年7月2日下午,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赤诚向往,“镜语乡音”青年实践团踏上了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鸿凤村的土地。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走进鸿凤村村委会,与村支部何书记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对话,以青春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