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邮路传薪志,抗战精神续华章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烽火邮路传薪火,抗战精神续新篇”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烽火邮路传薪火,抗战精神续新篇”实践队开展为期十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师生们通过红色寻访、文化体悟、社区服务、艺术创作等多维实践,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触摸初心,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澎湃力量。
踏访红色足迹,筑牢信仰之基。实践首站奔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斑驳的照片与厚重实物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师生在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故事中感悟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不屈奋斗的信念,誓言永续红色薪火。次日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深深震撼学子——无论战火纷飞还是和平建设,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儿女最深沉的精神底色。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参观学习
深植文化根脉,汲取精神滋养。在陕西省京剧研究院,师生惊叹于国粹艺术的华美演绎,更深刻体悟方寸舞台承载的千年民族气韵。演员们展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精髓,队员穿戏服、学身段,在互动中感受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陕西秦腔博物馆内,粗犷豪放的古老唱腔激起浓厚兴趣。讲解揭示秦腔如何将时代精神注入传统剧目,让“最古老声腔”勇立文化传承潮头,为民族精神书写当代注脚。
实践团在陕西省京剧研究院、秦腔博物馆参观学习
播撒理想星火,点燃未来之光。深入长安区郭杜街道香溪路社区,实践队为孩童带来“航天筑梦”手工课。孩子们专注折叠火箭部件,眼中闪烁触摸星辰的光芒。当《歌唱祖国》旋律响起,稚嫩童声汇聚成河,“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的歌声中,团队成员讲述抗战时期全民御侮的壮烈史诗。自制小火箭与清澈歌声一同“升空”,爱国报国的种子悄然植根心田。
实践团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社区开展宣讲表演活动
演绎历史风云,赓续精神血脉。实践高潮是原创红色话剧《定军山》的拍摄。该剧以三十年代山河破碎为背景,通过燕京大学教授与戏班班主教化育人的故事,由学生倾情演绎抗战精神内核:青年学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赤诚,艺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中华儿女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军民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话剧将烽火岁月化为鲜活教材,让伟大精神深烙青年心间。
红色思政话剧《定军山》在西安邮电大学拍摄现场
征程未有穷期,薪火永续新篇。本次社会实践是西邮学子在红色沃土书写的生动思政课。从革命旧址到国粹殿堂,从社区课堂到话剧舞台,每一步都是对抗战精神的深情解码。队员们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心灵感悟精神伟力——抗战精神绝非尘封记忆,而是融于血脉的永恒基因:是“匹夫有责”的担当,是视死如归的铁骨,是百折不挠的信念。西邮青年必将以此为起点,肩负时代重任,让历久弥新的抗战精神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绽放璀璨青春光芒,续写无愧历史的时代华章!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绿筑先锋”实践团于7月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 本次实践以建筑垃圾为核心研究对象,旨在深挖其背后潜藏的社会与环境课题。系列宣传报道将循着“建筑垃圾的由来—破碎分类—‘
2025年8月8日,为深入了解乡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社会服务需求,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乡村的普及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集暖阳队” 赴陕西省揉谷镇新集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原计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儿童情况,不料突发暴雨,队员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8月2日至5日, 在指导教师孙启鹏、苟辰楠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广西北部湾“陆海联结链动新程·一带一路物畅其流”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广西北部湾开
守望兰梅塬,赓续文脉绘新篇 —— 西安市村落 特色保护区建设实践 2025年7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11区2县168村特色保护区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师生奔赴周至县兰梅塬村,在靳亦冰教授带领下开展调研,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